教育数字化赋能受教育权:时代内涵、法律风险与规制.docx
《教育数字化赋能受教育权:时代内涵、法律风险与规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数字化赋能受教育权:时代内涵、法律风险与规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育数字化赋能受教育权:时代内涵法律风险与规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1世纪以来,数字化浪潮给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全方位变革,为我们革新认知、重塑生活、改良生产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进程中,教育数字化改变了教育场域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深刻影响着国家教育权、家庭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催生了受教育权的新内涵和新形态,学校教育中的教学、管理、课程、学习等都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加快教育数字化法治建设对于应对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风险与挑战,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数字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一、教育数字化赋能受教育权的时代内涵当前,以
2、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虚实结合为核心、以人机协同为目的的数字化时代正在全方位重塑教育生态与教育治理。教育数字化延展了时空界限、丰富了教育内容、改变了教学格局、支持了个性化学习模式,引发了教育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深刻转型。与此相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43条所规定的五方面受教育权利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得到新的拓展。一是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平等权,推动教育平等由机会公平走向过程公平。依托数字技术,互联互通的智慧教育平台突破了教育时空和主客体的限制,推动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理念由理想照进现实,增强了教育的多样性、全纳性和可持续性。教育数字化能够将信息化时代形成的数据孤岛链接起
3、来,通过数字技术在教育主体间记录、分析、重组、提取和传输教育数据,赋能因材施教,依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进而在因材施教过程中保障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过程公平权。此外,教育数字化能够推动弱势群体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使少数族群、偏远山区和残疾人群体通过个人自由与群体协同的场景创作、人机交互、仿生技术等手段,获得同等受教育机会,同时增强教育教学的适切性,让特殊群体能够切实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育可获得性增强教育的包容性和全纳性,进而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平等权。二是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资源权,推动传统资源走向虚实结合数字资源。教育数字化通过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数字教育资源库,使教育
4、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高效,赋能受教育者享有更加优质、科学的教育资源权。教育数字化颠覆了以经验知识与技术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不再局限于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而是由企业、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建构教育资源库,生成了个体自由创作和群体协同创作的新型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供给端突破类型限制,产业界、科技界与教育界之间都能够参与制作、设计、使用不同场景的教育资源,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缓解。教育资源的需求端突破身份界限,受教育者能够通过虚实结合的教育资源库,既作为教育资源生产者,也作为教育资源消费者,产消结合的资源生产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关系,教学相
5、长理念愈发凸显。教育数字化通过虚拟现实仿真教学、虚拟教研室等新型教育资源,开展情境教学、游戏学习等,增强人与环境的实时交互,支持受教育者沉浸于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能够改善教育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互动效果,增强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提升教育质量。三是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选择权,推动受教育权由生存受益权利走向自由选择权利。教育选择权是受教育权的下位权利,它强调个性化选择的可能性,并要求国家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教育选择自由,且不得随意限制或剥夺这种自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受教育权的主张从满足生存和受益的基本需求扩展到发展需要和自我成就的高层次需求,受教育权随之从生存权和受益权转向发展权和选择
6、权。受教育权必然要超越以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受动性,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增长,教育数字化能够依托数字技术回应受教育者扩展的教育选择权利主张和个性化需要,进一步形成教育选择权新的权利内容和客体。只有构建丰富到供过于求的教育内容,才能使扩大的教育内容转化为教育选择的对象。教育数字化改变了受教育权利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存在状况,受教育者不再是被动地自上而下获得教育物质帮助或条件保障,而是能够在教育数字化平台中主动参与和挑选,其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从而增强了教育选择权。四是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证书权,推动学习成果认定走向多元化和电子化。获得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权是我国教育法学位条例等法律规定
7、的权利。从本质上看,学业证书、学位证书是对受教育者某一阶段的学业成绩、学术水平等学习成果的评定和认可,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受教育者学习成果认定由传统的、分类别的、局部的证书走向多样性、综合型、电子化。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各国都积极出台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根据教育数字化的理念与手段,通过架构全球共建、共享、共治的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统一的标准,推动国际、校际、校企之间、行业之间、平台之间、语系之间的学分互认、资历通行,在全球互通互联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中推动数字资源共享,打造综合型、变革型、严密性的国际资历框架,实现全球通行的学分和资历互认。五是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评价权,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走向系统
8、化与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数字化正在推动教育评价目的转变、主体多元、方法升级、结果改善,进而全方位、系统化地推动教育总体评价改革生态的优化。具体而言,教育数字化能够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分析教育教学的长时段、微景观、小细节,进而客观呈现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整个学习场景,碎片化、发展性的评价数据的累积能够破除教师注意力分配的局限,使每一个受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数字化 受教 时代 内涵 法律 风险 规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