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前言在工业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具有相似规律:随着经济增长,农业占比不断下降,工业占比先上升后下降,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碳排放变化也有类似规律:随着经济增长,碳排放水平首先快速增长,然后进入峰值平台期,进而开始下降。碳排放随着经济增长呈现的这种倒U型变化即为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引导和推动了发达国家的绿色转型实践。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出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降低碳排放水平。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4万亿美元(世界第二位),碳排放
2、量达到IXl0口(世界第一位)。从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关系看,我国碳排放还没有达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尚未脱钩,未来数年碳排放总量仍将随着经济增长而进一步增加。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异性,反映了我国在发展阶段、发展质量方面的滞后,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存在明显不同。长期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85%;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特征显著,工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占全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65%,钢铁、建材、石油化工、有色、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占据了工业能源消费的75%。我国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愿景,要如期实现两大任务,必须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建立
3、现代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产业结构问题较为复杂,不仅涉及三次产业占比、行业结构变化、产品结构优化,还包括产业空间布局、区域协调发展;产业之间相互依赖、牵一发动全身,若不审慎处理可能会对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研究先发国家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调结构降强度)的经验做法,对我国科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依托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支持,以世界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围绕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4个变量(文中所用碳排放数据源自BP世界能源统计,GDP.人口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强度计算按2005年不变价计算),总结“调结构降强度的国际经验,结合国情背景研判调整产业
4、结构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后续的碳达峰、碳中和实践提供基础参考。二、主要国家碳排放总量的依次达峰模式一个国家的碳排放总量是衡量这个国家碳排放总体规模和水平的指标,与这个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紧密相关。比较不同国家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依次达峰的特征,这与工业化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传播并扩散有关,反映了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及质量。本文选取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7个主要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还选取中国、印度两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参与对比分析。这9个国家的GDP均进入世界刖十位,2020年GDP总量合计占世界的65.8%,碳排
5、放总量之和占世界的61.3%c自1965年以来,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基本达到峰值,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仍在增长(见图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相继实现碳达峰:从英国开始、经过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再到中国、印度,不同国家碳排放峰值出现的时间依次延后。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就达到峰值,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在2010年前后达到峰值,两者相差约30年;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在2020年前达到峰值,较欧美有所滞后。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仍在增长,如中国将要跨过快速增长阶段转向平台期(2030年前达峰),印度的碳排放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达峰时间晚于中国)。世界碳
6、排放依次达峰模式的出现,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WW(d)*(e)籁拿大图1主要国家碳排放的时间历程(19652020年)一是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碳排放存在阶段性变化,这种分阶段的变化表现为增长期-峰值期-下降期过程;前者是原因,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后者是结果,归因于产业结构的先行调整。可以认为,碳排放达峰是由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以日本为例,20世纪60年代之前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恢复期,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相应碳排放增速较缓;20世纪60年代之后,钢铁、汽车成为主导产业,在主动控制纺织业规模并对外产业转移之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快速增长;20世纪70年
7、代之后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出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需要,着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将低消耗、高附加值的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产业转移、节能减排、钢铁行业实施合理化计划等措施来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转入峰值平台期。二是全球工业化进程的雁阵模式引导不同国家碳排放依次达到峰值。全球工业化进程极不平衡,在一些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农业时代而并没有完成工业化,重要原因就是工业化始终沿着特定路径传播而不是在全球同步进行。工业化的传播扩散路径从英国开始,然后蔓延到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口本,之后是东南亚、韩国、中国、印度等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调整 产业结构 降低 排放 强度 国际 比较 经验 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