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思维工具完成记叙文构思.docx
《借助思维工具完成记叙文构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助思维工具完成记叙文构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借助思维工具完成记叙文构思一、导入同学们,说到写作,不少同学会感到“头痛”吧。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些小工具、几个小锦囊,帮助大家解决写作上的一些问题。要学会写文章,就要学会构思。构思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思维工具,常见的思维工具有思维导图、问题链等。思维导图和问题链正是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的两个小工具。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常见的思维导图。1 .圆圈图这是圆圈图。我们可以用它来定义一件事。它由两个圆圈构成,里面的小圆圈是主题,外面的大圈圈里,可以写和这个主题有关的一些细节或特征,这些细节或特征能使我们对主题的理解越来越丰富。比如当我们说到空气,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2 .气泡图气泡图是用来描述事物性质
2、和特征的。气泡图结构简单,你会发现,气泡中间的大圆中写一个中心词,周围的小圆圈里写描述、分析、解释中心词的词汇。气泡图能帮助我们找到事物的多样特征,锻炼发散性思维。例如我们用气泡图来描述地球,可以在小圆圈里填写地球的各种特点。比如,相对于宇宙来说到,地球是渺小的;相对于我们每个体来说,地球又是“广袤”的。3.双重气泡图气泡图还有一个“升级版”,叫双重气泡图。我们用这种气泡图对两个事物作比较和对照,找到它们的差别和共同点。把要比较的事物放在两个中心圆圈里,左右两边的圈是这两个事物各自不重合的特征,而中间那排圈就是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大家看,我们可以用双重气泡图来比较灰姑娘和丑小鸭这两个童话故事的
3、异同。我们在写作中也会用到比较,例如写我的老师们,我们就会思考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的共同点有哪些?他们又有哪些不同呢?当我们作比较的时候,就可以画个双重气泡图来帮助我们思考。4 .流程图流程图主要用来列举顺序、时间过程和步骤等,往往表征一种承接关系或因果关系。它能帮助我们弄清先后顺序、分析事物的发展及其内在逻辑,有时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事件之间或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理出一条因果链。我们学习过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文章的思路就可以用流程图来表示。我们一家四口在一个初春的日子到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一一“我”的母亲想走大路,“我”的儿子想走小路。“我”的母亲心疼孙子,决定走小路。最后,“我”背起母亲,“我
4、”的妻子背起儿子,一同走在小路上。5 .多重流程图“流程图”也有一个“升级版”,叫“多重流程图”,它可以用来分析一个事件产生的多种原因和它导致的多种结果。大家看,图中间是事件,左边是事件产生的多种原因,右边是事件导致的多个结果。6 .括号图括号图我们平时用得很多,它是用来分析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部分1r部分1,,部分2整体J部分2同学们,这些思维导图表征的都是一些思维方式。其中有些表示承接关系、因果关系,也有的表示对比关系,还有些表示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等。利用这些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把思维可视化,提高我们的构思效率。我们常用的思维工具还有问题链。人类的思考过程往往随着提出的问题的推进而推进,问
5、题链,使我们的思考不断走向纵深。当我们围绕一个主题词或一篇文章的标题不断发问时,能帮助我们寻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要素;当我们建构起这些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时,能够促进我们更好地进行构思。因此,借助思维导图和问题链这两种小工具进行构思,能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写作。你学会了吗?接下来,姚老师和我还会送给大家三个小锦囊。锦囊里有一些好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先请姚老师来给我们讲讲审题与选材。二、审题与选材(一)怎样读懂作文题?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拿到作文题,眼瞪着题目,可是大脑里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笔。坐了半天,还是什么都写不出来。那么,我们怎么做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读懂题目呢?老
6、师给大家介绍一个“6W”法,也叫“六何”法。也许不少同学曾经听说过,没错,它们就是Who/When/Where/What/Why/How(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如何)。这是我们要送给大家的第一个小锦囊。面对一个作文题或者一个主题词时,我们可以运用“六何”法来进行设问。下面,我们以作文题“悄悄地提醒”为例,把选材范围设定为“他人提醒我”,看看具体如何操作。我们一起来看看。作文题:悄悄地提醒何人谁提醒了我?何时他(她)什么时候提醒了我?何地他(她)在什么地方提醒我?何事在他(她)提醒我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提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何为什么要提醒我?如何怎么提醒我的?围绕着题目,我
7、们可以自问自答:谁提醒了我?他(她)什么时候提醒了我?他(她)在什么地方提醒我?在他(她)提醒我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提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提醒我?怎么提醒我的?通过追问“六何”,可以唤醒自己对一件事的许多具体记忆,比如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这种方法还能引导我们更全面、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老师出个题,请大家用“六何”法对这个题目进行设问。何人谁说了那句话?何时他(她)在什么时间说了那句话?何地他(她)在什么地点说了那句话?何事在他(她)说那句话之前(之后)发生了什么事?他(她)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何他(她)为什么会说了那句话?如何他(她)是如何说那句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借助 思维 工具 完成 记叙文 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