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人笔下的1934年江南祈雨.docx
《论知识人笔下的1934年江南祈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知识人笔下的1934年江南祈雨.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识人笔下的1934年江南祈雨20世纪以降特别是民国建立后,在追求科学理性的反迷信呼声中,祈雨被归入了需要涤荡的遗俗陋习之列,但1934年江南大旱依然引发了区域内广泛的祈雨活动。身受追求科学、破除迷信、乡土经验、底层关怀等等元素交汇的影响,民国知识人对于一般民众遭遇旱灾祈求神祇的祈雨活动,虽然看似是一面倒的批判,可笔底却又往往带着更为丰富的情绪。知识人笔下的祈雨作为一手生成的文献,对社会史书写贡献良多。通过考察民国知识人对祈雨活动的多样视角与观点,可以发现他们各自不同的价值倾向和生活经验。同时,梳理此时期知识人时祈雨的观察所留下之历史记忆,也有助于更好逼近历史现场,理解近代中国看似风卷残云式之移
2、风易俗运动中,一般民众依然笃信祈雨等传统遗风的民间逻辑。知识人;祈雨;社会史;文献生成祈雨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习俗,出土于郑州商城遗址,属于二里岗上层时期的动物肋骨上就有相关刻文“表达了当时的契刻者向云祈雨的一种愿望,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中的柬大王泊旱也反映了楚简王为了求雨,以自己为牺牲,在烈日下曝晒,试图在上帝鬼神面前表现最大的诚意,用这种巫术解除国内的旱灾。”2到了清代特别是乾隆年间,每当有大旱出现时,皇朝最高统治者更是会庄重举行大等之祀。这些都反映了农业文明时期的中国,面对种种影响生存的自然灾异,“人类无能为力,无奈地把意志还不能自由支配的时空让位给了神圣存在J3l为此在历史的长河中
3、,遭遇旱情时的祈雨逐渐成为救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官方举行祈雨仪式以示对黎民的存恤,民间也慢慢将祈雨融入日常风俗之中。民国建立后,移风易俗、反迷信的呼声越来越高,现代化思想指导下积极提倡的科学精神占据了知识界主要话语权,祈雨等旧时遗风日益被视为落后和迷信而遭到批判和打压。可是,就是如此被打压的祈雨活动,却依然在1934年夏天燥热的江南地区犹如星火瞬间燎原。民国知识人,主要指民国时期的“人文知识分子”,既包含受高等教育的新式城市精英,又涵盖居于乡镇村野在当地相对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读书人。4他们中大部分人出身于乡镇或者仍旧居于乡镇,因而有着丰富的风土经验;他们自有属于文人的敏感思想和灵活笔端;他们
4、多接受过新式教育,往往服博现代化风潮;他们对一般民众有着期望与关怀,因此常常记述与民众生活相关的作品,特别是知识人中媒体从业者,更是为社会史书写留下了时效性很强的素材。在1934年亢旱祈雨的庄重、悲情、恐慢、狂乱等复杂情绪弥漫江南之时,较能作出冷静观察并记录下这一幕幕悲喜场景的,大概就是知识人了,他们用文人特有的心绪,发表了一篇篇关于祈雨的观察与分析。这些对祈雨的观察分析,因民国知识人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洗礼,而越发显现出独特的思绪。祈雨记事既区别于传统时代的旧式文人书写,又异于同时期自然科学家们的格式化报告,作为一手生成的社会史文献,这些祈雨记事不仅更有助于我们直观了解1934年江南旱灾祈雨场
5、景,也可以间接一探知识人群体的态度倾向与产生不同倾向的原因。进一步讲,知识人的祈雨记事在生活素材、场景还原、历史解释等方面均给予社会史研究宝贵的史料支撑,对社会史书写贡献良多。一、1934年江南旱灾及祈雨场景1934年自6月入夏以来直到8月盛暑,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中,长江中下游区域连Fl艳阳高照,亢旱影响范围极广,形成包括江、浙、皖、沪、湘、鄂、赣等省市的一个重大旱灾区域。以上海市为例,7月12日的气温达到41.2度,8月25口攀升到全年最高点42度,至8月31日,55天中,最高气温都持续在35度以上,“出现了上海自设立天文台63年以来的最高纪录。”5当春季的润湿清爽耗损殆尽,燥热的气温逐渐影
6、响到了人心,或许是为了得到甘霖,或许是遗风遗俗的惯性使然,祈雨在江南及周边各地陆陆续续开始了。较早祈雨的地方大概是南京,6月中下旬,苦旱大半月的京郊农民,“组织求雨大会,编扎水龙一条画脸装神,遍游京市,口中喃喃祈祷,深冀甘霖早降,俾救众生云云,”6这场祈雨似乎是为其他地区做了榜样、开了先声,此后以江南地区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区域之祈雨活动便一下子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绍兴,农民设坛求雨,政府禁宰,希望降雨,莫不望眼欲穿。7在上海,天主教领袖“通令属下各司铎等,率领各会1I教友,举行求雨祈祷,并恭念求雨诵。”8总之,6月中下旬到8月底,虽则祈雨方式、程度各有不同,但可以说是几乎无地不祈雨,官方、民
7、间一齐上阵,佛家、道家、理教、耶教各显神通,纷纷采用多样的祈禳方式以期祈雨消灾,各地的祈雨活动共同构成了斑驳多姿的1934年熨季江南祈雨场景。9二、立于科学素养的批评判断追求科学是近代中国知识精英的普遍呼声,在这样的氛围下,普通民众与科学思想相去甚远的信仰世界开始受到知识精英们持续不断地抨击。经过了现代教育洗礼的知识人基于自身科学素养,认为在科学昌明的新时代,理应涤荡徒劳无益的旧迷信,用科学的手段解决问题,亢旱祈雨不仅无益反而浪费资源有损于实际救灾。气象学家竺可桢便著文而民间逢早祈雨给予斩钉截铁的批判,他认为“禁屠祈雨,迎神赛会与旱灾如风马牛之不相及,“若徒恃禁屠祈雨为救济之策,则早越之为灾,
8、将无已时也。10民国时期在华服务多年的西方工程师托德也曾说,“我承认身为工程师,我真心希望所有的雨神都被罢黜、被遗忘,移走树立在河岸的铜牛,在修筑工程中取消向龙王曲意逢迎的戏码,取而代之的是对水利工程科学的顶礼膜拜。”11在1934年,些知识人丝毫不掩饰对祈雨活动的厌恶,认为参与祈雨的乡民是“蠢愚如牛”,12对于有人声称祈雨之后确实有降雨,秋棠认为这并无什么高深奥妙,因为很多祈雨是在已经旱了很久,差不多也要到降雨的时候才开始的,秋棠提醒“读者只要看当开始求雨时适天空乌云密布便可明白了。”13大公报上的短评也讥讽主持上海祈雨法会的张天师道:最怪是所谓张天师。一月前,上海人即请他求雨,他说要等一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 笔下 1934 江南 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