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能时代学校教育中记忆的价值.docx
《论智能时代学校教育中记忆的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智能时代学校教育中记忆的价值.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论智能时代学校教育中记忆的价值从文化的角度看,学校教育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与文化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人类祖先累积的文化遗产与儿童当下的经验相互碰撞,既不断再造着“新人”,也持续继承与更新着文化。记忆则是儿童在与文化的交互中,主动将文化纳入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记忆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正因如此,记忆一直是教育领域所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不过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借助机器延伸人脑的存储功能日渐成为现实,大大缓解了知识爆炸时代学生记忆的压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反对记忆的极端,遮蔽了记忆之于教育和人的发展的丰富意义,迫切需要解蔽与澄明。一、记忆在教育中地位的嬉变历程借用德国学
2、者阿莱达阿斯曼形容人类发展不同阶段对记忆认识的三个隐喻,可以将记忆在教育中地位的嬉变划分成如下三个阶段:(一)“雨果的方舟”一一教育即记忆“雨果的方舟”形容在中世纪及以前,人们判断一个人有无知识的最重要标识是他记住东西的多少,因此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尽量多地向儿童传授知识。在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和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影响深远。在苏格拉底看来,过善的或德性的生活是人的本真存在,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知识学习使学生学会对自身进行省察,以不断朝向善的方向发展。他认为任何一种伦理上的失败都是基于行动者对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知识的匮乏所致,因此善或德性根植于知识的多少,教育最重
3、要的目的和功能之一就是让学生记忆更多知识。柏拉图则用学习界定教育,学习即回忆,那教育就是对回忆的唤醒,越是能唤醒更多回忆的教育就是越成功的教育。虽然柏拉图认为人回忆的是“不朽灵魂”本有的知识,不是后天教授的知识,但在实践中“学习即回忆”造成学校将知识记忆的数量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后、现代教育之前的漫长岁月里,记忆一直居于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甚至可以说“教育即记忆”,也即记得越多学校教育质量越高。(一)“大流土的匣子”一一有质量的记忆才是教育“大流土的匣子”是近代知识爆炸时代,学校教育要精选记忆内容而非让学生记住所有知识内容的隐喻。知识的爆炸式增长,造成“
4、教育即知识”的记忆传统遭受巨大冲击。一方面是学校讲授内容越来越多,学生学习压力日趋加剧;另一方面则是学校教育让学生记住的知识占人类知识总体的比重逐渐降低。虽然一些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试图通过发明各种“记忆术”以拓展人的记忆容量和边界,但仍无法赶上知识几何级的增长速率。而且不断加量的记忆内容,往往是通过被动、机械的方式记住的,这样的记忆是不牢固的,很容易也很迅速地会被遗忘。在此背景下,学校教育开始由对记忆数量的关注转到如何选择记忆内容的品质方面来。康德指出,“一个人可能有很强的记忆力,但若没有做判断的能力它就毫无意义。这样的人只是一个活字典而已而判断能力的获取既需要学校精选记忆内容,又需要在帮助儿
5、童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唯有此,才能既避免儿童记忆超载,又保障学校在提升儿童记忆质量上的高品质。(三)“福斯特可怕的箱子”一一记忆在教育中的边缘化“福斯特可怕的箱子”用以形容新技术,尤其是现代存储技术日益发达后,出现的将人的记忆责任让渡给机器,学校教育越来越排斥记忆的倾向和做法。尤其是近年来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元宇宙、ChatGPT等不断涌现,正在引发一场有关记忆的革命,学校教育中记忆的地位和功能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越来越反对记忆,甚至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即认为学校教育没有必要让学生记忆,提倡学习就是遗忘等等。现代化“无限量”的存储机器使得“人造记忆库”或“第二记忆库”不断扩
6、容,这与人有限的记忆能力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人们发现机器存储的记忆更易保持客观和真实,不易受情感的影响,于是学校教育正在遭受着鼓吹遗忘、贬损记忆的浪潮,记忆在学校教育中逐渐被边缘化。二、智能时代学校教育中记忆的价值遮蔽智能时代,电子媒介作为人脑的外在存储工具,不断拓展着存储的边界,缓解了人,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记忆的压力,但也造成教育领域对记忆的过度忽视和错误认识,从而遗失了记忆在主体建构、文化认同、情感归依等方面的价值。(一)记忆的价值功能被轻视自古以来,媒介作为记忆的物质支撑为人的记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力量,从结绳记事、岩壁绘画到涂蜡石板、羊皮纸、竹简、活字印刷术,再到磁性存储介质、光学存储介质
7、、电子信息存储介质,以及当前更加智能、储量更丰富的信息载体,对信息的无限存储逐渐成为现实,人的记忆功能逐渐让渡给机器,机器成了人的外在存储器,机器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取代人脑,成为“记忆之地”。曾经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的某些超乎想象的东西成为现实,每当有一项新的技术被发明时,都会引发教育领域的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热议它可能取代教育的哪个部分或领域。作为具有显著存储特征的记忆首当其冲,成为每次新工具、新发明产生时首先被批判的对象,这或许与数千年来学校教育过度强调记忆,尤其是机械记忆给一代代人造成的痛苦与压抑有关,带有一种缓解记忆焦虑和憧憬愉快教育的情感色彩,但不能让情感僭越了理性,造成情感绑架,过度否定、
8、指摘记忆之于教育的功能,造成学校教育越来越排斥、放逐、疏远了记忆,所有人似乎都可以,甚至应该有一个坏记性,而且都不以为耻,甚至认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但机器的存储功能再无限,它也无法实现人的记忆的建构功能。虽然部分人工智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的再组织,但这种再组织是基于算法基础上的再组织,它是不同于有生命物体对信息的建构的。人借助于意识将记忆召回到现实,并与现实发生耦合,既实现着知识和能力的更新与提升,也不断达成自我身份的确立。虽然与机器相比人的存储能力有限,但正是因为作为一种有限的存在者,人形成了一种超越自身有限性的能力。从个体角度讲,记忆的有限性使得个体不断挑选、整理、建构着知识,不断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 时代 学校 教育 记忆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