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修订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附件39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审查指导原则(2024年修订版)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包括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全量程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是对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
2、用本指导原则。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研究资料有关的规定如有相应的国家法规发布或更新,按其要求执行。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本原理的定量测定C反应蛋白的测定试剂盒,包括定量标记免疫方法(如: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和免疫比浊法(如免疫透射比浊法、胶乳免疫比浊法)。基于其他方法的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可参照本指导原则,但应根
3、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的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应另外选择适合自身方法学特性的研究步躲及方法。二、注册审查要点(一)监管信息1 .产品名称产品名称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被测物名称为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全量程C反应蛋白;第二部分:用途,如测定试剂盒;第三部分:方法或者原理,如免疫比浊法/胶乳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2 .分类依据根据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和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管理类别为11类,分类编码为6840o3 .注册单元划分按照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对注册单元划分。如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不同规格间仅试剂组分装量或检测数有差异,原则上划分为
4、同一注册单元;如包含不同的包装规格,不同规格间除试剂装量或检测数的差异外,适用于不同的仪器机型,原则上划分为同一注册单元。校准品、质控品可以与检测试剂合并申请注册,也可以单独申请注册。4 .其他信息还包括术语缩写词列表、产品列表、关联文件、申报前与监管机构的联系情况和沟通记录以及符合性声明等文件。(二)综述资料1.概述应当描述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通用名称及其确定依据;描述申报产品管理类别;描述申报产品预期用途;如适用,描述有关申报产品的背景信息概述或特别细节,如:申报产品的历史概述、历次提交的信息,与其他经批准上市产品的关系等。2 .产品描述2.1 产品综述:应提供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产品组
5、成,原材料的来源及制备方法,主要生产工艺,检验方法,质控品的制备方法及赋值情况,如产品检测需要进行校准,应提供校准品的制备方法及溯源情况。应提供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包括分析性能评估、参考区间、稳定性以及临床评价。提供不同包装规格之间的差异。描述产品中使用的生物材料或衍生物,包括生物学来源(如人、动物、病原体、重组或发醉产物)和组织来源(如血液)。人源性材料须对有关传染病(HIV、HBV.HCV等)病原体检测予以说明;其他动物源及微生物来源的材料,应当说明其在产品运输、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和环境是安全的,并提供相关的文件。2.2 包装描述有关产品包装的信息,包括包装形状和材料。2.3 研
6、发历程阐述申请注册产品的研发背景和目的。如有参考的同类产品或前代产品,应当提供同类产品和/或前代产品的信息,并说明选择其作为研发参考的原因。24与同类和/或前代产品的比较境内、外已有同类产品和/或前代产品上市,申请人应提供其产品名称、生产企业、注册情况,并列表比较申报产品与同类产品和/或前代产品在技术原理、预期用途、使用方法、性能指标、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的异同。3 .预期用途3.1 预期用途3.1.1 预期用途: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血浆/全血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应明确适用仪器及使用方法(自动/半自动/手工)、添加剂(如抗凝剂)、样本采集及保存装置等。3.1.2 临床适应证:C反应蛋白(CR
7、P)在临床上主要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临床上主要用于评价心血管疾病风险;全量程C反应蛋白主要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和用于评价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描述临床适应证的发生率、易感人群、分析物的详细介绍及与临床适应证的关系,相关的临床或实验室诊断方法。3.1.3 适用人群:目标患者/人群的信息,对于适用人群包含儿童或新生儿的情况,应进行明确。3.1.4 预期使用者:专业。3.2 预期使用环境3.2.1 申报产品预期使用的地点。3.2.2 可能会影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海拔)。4 .其他需说明的内容除申报产品外,检测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
8、样本处理用试剂、适用仪器、质控品、校准品、独立软件等基本信息,及其在检测中发挥的作用,必要时应提交相应的说明书。对于已获得批准的检测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应当提供注册证编号/备案编号和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注册证信息/备案信息。(三)非临床资料1 .产品风险管理资料申请人应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开发、原材料的采购控制、生产、预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错误、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等方面的判定以及对患者风险的评估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相应的风险控制基础上,综合评价产品风险可接受程度,形成风险管理资料,应符合GB/T4206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要求。应当提
9、供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任何一个或多个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定、与产品受益相比,综合评价产品风险可接受等内容,并说明对于每项已判定危害的各个过程的可追溯性。2 .体外诊断试剂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清单说明产品符合体外诊断试剂安全和性能基本原则清单各项适用要求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证明其符合性的文件。对于其中不适用的各项要求,应当说明理由。3 .产品技术要求及检验报告3.1 申报产品适用标准情况该产品目前无适用的强制性标准。3.2 产品技术要求申请人应当在原材料质量和生产工艺稳定的前提下,根据产品研制、前期评价等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产品特性按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
10、导原则的要求编写。产品技术要求应不低于YY/T1513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的要求,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外观、试剂空白吸光度(如适用)、分析灵敏度(如适用)、检出限、准确度、线性、重复性、批问差;试剂盒内若包含校准品、质控品,可参考YY1549生化分析仪用校准物、YY/T1662生化分析仪用质控物及YY/T1652体外诊断试剂用质控物通用技术要求。校准品性能指标至少包括:均匀性;质控品性能指标至少包括:可接受区间/值和均匀性。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已有国家标准品,技术要求中应体现国家标准品的相关要求。3.3 产品检验报告在保证产品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稳定可靠的基础上,采用在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要
11、求的条件下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应当使用国家标准品对产品进行检验。可提交以下任一形式的检验报告:3.3.1 申请人出具的自检报告。3.3.2 委托有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如产品提交自检报告,还需按照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管理规定的要求提交相应资料。4 .分析性能研究申请人应提交在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生产环境下生产的试剂盒进行分析性能评估的研究资料,对于每项分析性能的研究都应包括研究目的、试验设计、研究方法、可接受标准、试验数据、统计方法等详细资料。分析性能研究的试验方法,可以参考定量检测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分析性能评估时应将试剂、仪器和所选用的校准品、质控品作为一个
12、整体进行评价,评估整个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有关分析性能评估的背景信息也应在申报资料中有所体现,包括试验地点,试验采用的具体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的名称、规格和批号,仪器名称和型号,样本类型、来源、处理方法、基质类型及所含物质信息等。如申报产品适用不同的机型,需要提交在不同机型上进行评估的资料。如试剂包含不同包装规格,需对各包装规格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或验证。如不同规格间存在性能差异,需采用每个包装规格产品进行分析性能评估;如不同规格间不存在性能差异,需要详细说明各规格间的差别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包装规格进行分析性能评估。对于本试剂,建议着重对以下分析性能进行研究:4.1 样本稳定性
13、申请人应充分考虑实际使用过程中样本采集、处理、运输及保存等各个阶段的条件,对不同类型样本的稳定性分别进行评价并提交研究资料。包括建议的保存条件(如温度范围、是否需要避光等)、添加剂(如抗凝剂等)和运输条件(如涉及)等。对于冷冻保存的样本还应对冻融次数进行评价。4.2 适用的样本类型本产品适用的样本类型为人血清、血浆和全血。如果适用于多种样本类型(包括抗凝剂),应采用合理方法评价每种样本类型的适用性。对具有可比性的样本类型,可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数量的样本进行样本一致性的同源比对研究;对于不具有可比性的样本类型,应对每种样本类型分别进行分析性能评估。4.3 校准品的量值溯源和质控品的赋值如申报产品
14、包括校准品,可参考GB/T21415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等提供溯源资料。如申报产品包括质控品,提供在所有适用机型上进行赋值和验证的资料。赋值方法可参考质控品注册审查指导原则一一质控品赋值研究,如不同检测设备的预期用途、采用的检验原理和操作原理相同时,可考虑靶值的转移。如校准品或质控品的基质不同于临床常用样本类型,还应提交基质效应的相关研究资料。如试剂盒内不包括校准品或质控品,应说明所适配校准品或质控品的制造商。4.4 准确度4.4.1 正确度对正确度的评价,可采用参考物质检测、方法学比对等方法,申请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研究。4.4.1
15、.1 使用参考物质的正确度评价采用23个水平的参考物质,代表试剂测量区间内的不同浓度,其中应包括医学决定水平或参考区间上/下限附近的浓度。进行多次重复检测,采用检测结果平均值与参考量值计算偏倚。如参考物质只有1个水平,且无合理稀释方法,亦可在说明原因的基础上,仅采用1个水平的参考物质进行正确度评价。注:参考物质包括具有互换性的有证参考物质、公认的参考品或标准品、参考测量程序赋值的临床样本,不可使用除参考测量程序赋值以外的其他情形的企业参考品。4.4.1.2 比对试验采用申报试剂与合理的比较测量程序同时检测临床样本,通过两者的比对研究和偏倚估计,进行申报试剂的正确度评价。比较测量程序可选择参考测量程序或同类试剂。临床样本的浓度水平应覆盖申报试剂的测量区间。在性能建立时,建议对每个样本重复检测,以平均值或中位数进行回归分析。442精密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再现性。影响精密度的条件包括:操作者、测量仪器、测量程序、试剂批次、校准(校准品批次,校准周期)、运行、时间、地点、环境条件(实验室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管理等)等。应根据各测量条件对检测结果影响程度的分析,设计合理的精密度试验方案进行评价,包括重复性、实验室内精密度、实验室间精密度、批间精密度。精密度研究用样本一般为临床样本或其混合物。样本浓度一般包括测量区间高、中、低在内的35个水平,应有医学决定水平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