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治疗终末期肝病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docx
《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治疗终末期肝病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治疗终末期肝病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序贯治疗终末期肝病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一、导语PE和DPMAS的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不同阶段肝衰竭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水平,改善肝性脑病。最近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PE+DPMAS可有效提高中度至重度疾病患者的短期生存率。本研究回顾性地比较了PE组、DPMAS组和PE+DPMAS组治疗的有效性,以及AC1.F患者不同阶段的综合物理治疗有效率及短期(28d)生存率。二、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回顾性地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NBA1.治疗的80名AC1.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中的AC1.F
2、诊断标准将AC1.F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2 .分组及治疗分组:将80例患者依据实际选择的NBA1.治疗方窠分为PE组(29例)、DPMAS组(25例)和PE+DPMAS组(26例)。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保肝、降酶和退黄等对症治疗及一般支持治疗,如补充白蛋白、新鲜血浆,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所有患者按分组接受相应人工肝治疗。3 .检测指标和疗效判定检测指标: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数的变化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A、INR、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Y-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
3、氨、肌酊和血尿素氮的变化情况。对治疗前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E1.D)、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进行评分,了解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以及治疗前后慢性肝炎分期情况,从而判定疾病严重程度。疗效判断:根据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中提出的建议评估治疗的短期有效性。4 .安全性评价:监测治疗期间出现的异常出血、低血压和血浆过敏等不良反应。三、结果1 .入组患者的基础特征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 .疗效判定在早期AC1.F患者治疗中,PE+DPMAS组与PE组、DPMAS组相比,有效率及28d生存率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表23组患者在肝衰竭不同分期治疗有效率及28d生存率比较(%)组别有效率28d生存率早期中期晚期总计早期中期晚期总计PE组296/11(54.5)5/10(50.0)2/8(25.0)13/29(44.8)6/11(54.5)5/10(50.0)1/8(12.5)12/29(41.4)DPMAS组256/12(50.0)4/9(44.4)1/4(25.0)11/25(44.0)6/12(50.0)4/9(44.4)1/4(25.0)11/25(44.0)PE+DPMAS组2611/13(84.6)*5/9(55.6)1/4(25.0)17/26(65.4)11/
5、13(84.6)SC5/9(55.6)1/4(25.0)17/26(65.4)aP0.05vsPEtil;cP0.05)o在PE组和PE+DPMAS组中,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降低,而凝血酶原前体蛋白在治疗后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DPMAS组凝血相关2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o治疗后PE+DPMAS组与PE组和DPMAS组相比,凝血酶原时间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与治疗前相比,3组INR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PE组和PE+DPMAS组均比DPMAS组降低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显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浆 置换 联合 双重 分子 吸附 系统 治疗 末期 肝病 肝功能 衰竭 临床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