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牧歌溯源与发展影响.docx
《意大利牧歌溯源与发展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大利牧歌溯源与发展影响.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意大利牧歌溯源与发展影响【摘要】中世纪的意大利多年分裂割据,音乐受宗教影响较少,为世俗音乐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摇篮。从意大利牧歌产生溯源、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认为意大利牧歌是文艺复兴世俗音乐中不可替代且有至深影响的音乐体裁。【关键词】意大利牧歌;溯源;发展;影响中世纪的意大利分裂割据,音乐受宗教影响较少,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源于民间创作的牧人歌曲、猎歌等成为早期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声乐体裁。劳达赞歌、巴拉塔、猎歌、弗罗托拉、牧歌等世俗音乐体裁从单声部到多声部音乐,音乐创作注重旋律的流畅和歌唱技术。在16世纪初出现的新型意大利牧歌发展成为文艺复兴世俗音
2、乐中不可替代的音乐体裁。一、意大利牧歌溯源14世纪的意大利牧歌多为抒情歌曲,有世俗性和宗教性两种类型,是复调性音乐体裁。歌词多是田园诗、爱情诗或讽刺诗,以音节为单位与装饰性花唱交替而成,2-3个声部,每声部都有歌词,演唱时可加入乐器。上方声部是主旋律声部,低音是和声基础运用分解旋律的写法,在结束部分常用模仿和卡农手法,在15世纪消失。16世纪20年代,在意大利北部出现新型的意大利牧歌,其前身为主调风格的弗罗托拉,通常为四个声部,高声部由人声演唱,其他声部由乐器演奏。和声简单,采用分节歌式,歌词与音乐以音节式为主,歌词节奏进行较快,基本无加花拖腔和旋律润色,音乐风格活泼、明快。早期的牧歌作曲家在
3、弗罗托拉的基础上选用彼特拉克、薄伽丘等名家诗歌为歌词创作意大利牧歌,极大地提高了艺术性。意大利牧歌是高雅诗歌与音乐结合的多声部世俗声乐体裁,大多有4-6个声部,题材以田园风格和爱情为主,力求表现诗歌的意象、情感等,成为16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二、意大利牧歌赞展及特征意大利牧歌的发展分三个阶段,早期的意大利牧歌是根据弗罗托拉音乐特点在歌词选择、旋律、和声、结构、声部等方面探索形成;中期逐渐成熟,作曲主调与复调风格交替,声部增多,罗勒对和声进行半音化实验,启发和影响了后期的牧歌作曲家;晚期在成熟中达到高峰,成为高度精致的音乐作品。早期的意大利牧歌(15201550)承接弗罗托拉的音乐特
4、点并创新,通常只有一段的单诗节韵脚自由,织体以主调风格为主并交替复调,根据歌词确定主调与复调的织体安排,有少量的模仿复调手法,通谱体与歌词单诗节联系,常用绘词法进行音乐处理,注重对歌词的音乐表现。初期是三、四个声部,以四声部合唱居多,由业余歌手演唱。代表人物阿卡代尔特,他的牧歌在主调风格上增添模仿对位和重叠的终止式,高声部旋律将歌词清晰地表达出来,注重对个别歌词做特殊的音乐处理。如贵族洁白而温顺的天鹅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爱情题材牧歌,前面部分是主调,最后一句“我愿意一天死一千次”中出现声部的模仿复调,每个声部模仿“死一千次的旋律,用音乐对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进行音画式描绘的绘词法运用,描绘了对爱情执着
5、的意念,突出对歌词的音乐表现。中期的意大利牧(1550-1580)在探索中成熟,主调与复调风格交替,4-6个声部增多,5个声部牧歌成为常规;对作曲技巧和表情进行更多探索是牧歌成熟阶段,代表作曲家有维拉尔特、罗勒、拉絮斯等。维拉尔特是最早写作五声部牧歌的作曲家,他对歌词细致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其学生罗勒。罗勒选用歌词讲究韵律节奏,善用旋律音型准确地传达歌词细节,确立模仿复调写作五部牧歌的规范。采用主调风格并大量运用复调手法,尝试变化音的运用,对半音化和声进行实践探索,音乐语言绚丽多彩,成为意大利牧歌大师,为意大利牧歌后期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拉絮斯的牧歌创作技术高超,声部旋律和表现手段丰富,广泛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意大利 牧歌 溯源 发展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