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式庭院.docx
《从日式庭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日式庭院.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日式庭院【摘要】从“哀”到“物哀”再到“幽玄”,日式美学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中渐成体系。现如今,“物哀”与“幽玄”这两大日本传统审美已经渗透到了日本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枯山水作为日本禅宗庭院的代表更是“物哀”“幽玄”审美的具象体现,以白砂为水,以块石为山,辅以青苔、灌木,似一幅立体水墨画,寥寥几笔便引人入胜。枯山水不仅受到日本民众的喜爱,在全世界范围也受人追捧,成为日本文化名片之一。方寸之地,看似无意实则大有乾坤。【关键词】物哀;幽玄;枯山水;审美意识;日式庭院一、“物哀”和“幽玄”的概念及发展“物哀”一词由最初的“哀”发展到“物哀”再到被明确为术语概念,相关文献颇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日
2、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的紫文要领源氏物语玉小栉等,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叶渭渠在思想结构上将“物哀”含义做以三层划分。有关“幽玄”最富有创见的著作则是日本学者大西克礼的幽玄与物哀,他以三大美学基础概念为框架建立了日本现代美学体系架构,在此基础上以七个层面将“幽玄”概念的意味加以考察。(一)物哀的概念及发展“物哀”一词是由“物”和“哀”两个字组成的,日文里叫“物(D哀九”。它是一个偏正词,词根为“哀”。在刚开始使用时,“哀”是作为一个词单独使用的,多用以感叹、哀怜的含义。它在平安时代之前运用甚少,比如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偶有所见。但到平安时代以后,随着国文学的兴起,“哀”的使用逐渐广泛,不仅词性有了极大
3、扩展,内容含义上也有了极大丰富。据日本学者上村菊子、及川富子等人统计,在源氏物语中出现“哀”的地方共有1044处。在此基础上,日本学者西尾光雄将这些“哀”的用法进行了划分,分别表示人的悲哀、兴奋、感动、凄凉、孤独、忧伤、留恋等情感状态。此时,“哀”在文学作品中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依旧单独使用,只有少数场景出现了“物”与“哀”结合起来,以“物哀”的形式出现的现象。到了中世时代,“物哀”开始替代“哀”大量出现在和歌评论中。而将“物哀”一词进行概念化并加以阐释说明的则是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他在著作紫文要领中首次明确地将“物哀”作为术语概念提出1,并认为这是日本文学区别于中国文学的根本特征。在“物哀”中
4、,“物”是指客观事物,“哀”是指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而这之中的“物”却不单单指普遍客观事物,本居宣长认为能够引起物哀的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像理论化、抽象化的劝诫,世俗道理是不能称之为物哀的对象的1。作为日本美学范畴的“物哀”,本居宣长认为“哀”不仅仅能体现悲哀的情绪,只要是感动、高兴、怜悯、赞赏、有趣、同情等情感,都可以称之为“哀”。换言之,“哀”表达的是人多样化的情感活动,尤其是带有审美性质的心理活动。我国学者方爱萍认为“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风物,更可以为社会世相,人情百态2。而“物哀”,就是将人的主观情感投射到上述所示之物上,如面对恋人别离时的留恋、不舍之情;面对草木凋零的遗憾、感
5、伤之情,面对身份阶层的无奈、悲叹之情。在此之上,我阈学者叶渭渠将“物哀”的思想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对人情世态包括“天下大事”的咏叹;第三个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是对季节带来的无常感的感动,即对自然美的动心3。第三个层次中对自然物的感动的典型示例便是日式园林代表一一枯山水,以白砂为水,以块石为山,营造出一种永恒且凝固的美,给人以无限遐想。(二)幽玄的概念及发展“幽玄”一词来源于我国,最早出现于汉少帝的悲歌中:逝将去汝兮适幽玄。”它较多使用在魏晋南北朝到唐朝的老庄哲学、汉译佛经及佛教文献中,后随着佛教式微,它的使用
6、也就渐渐变少甚至被遗忘,直到近年才重新被人们提及,将它收录于最新编撰的汉语大词典中。将“幽玄”一词传入日本的是曾经留学中国,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创始人空海大师,在众多自中国引入的文论概念中,“幽玄”被选中并确立为日本和歌的最高审美范畴。“幽”有深、静、暗、隐蔽的意思,“玄”有黑、暗、空、模糊不清的意思,二者组合使用,更是增添了一丝神秘莫测的意味。日本和歌由上古歌谣演变而来,内容短小,形式明快,任谁都能随口哼上两句。至平安时代日本歌人大量接触汉诗后,他们意识到要成为正规的诗歌必须有系统的诗歌规则体系,汉诗的体式音韵极大促进了和歌形式规范的形成,陆续出现了像藤原滨成的歌经标式这样的歌论。至平安时代末期
7、,古今和歌集的作者之一壬生忠岑在他的和歌理论书和歌体十种中以“幽玄”一词对和歌的深度模式作出了描述。“幽玄”所蕴含的含蓄、余味等含义极大地提高了和歌的深度。而“幽玄”在日本成立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幽玄”的宗教哲学特质。“幽玄”在中国本身是作为宗教哲学词汇使用的,将它使用在和歌的美学范畴中,能够使和歌神圣化,使最初的“歌学”深化成“歌道”以及“连歌之道”,除此之外,也使最初的“能乐”摇身一变为“能艺之道”,也就是“艺道”。佛教刚开始传入日本时主要在贵族阶级流行,此时佛教对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和风俗方面,进入镰仓时代后,佛教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幽玄”一词作为佛教用语也逐渐普及。当时“僧侣文化”
8、被人们认为是最富有深度的文化,因而中世歌人开始大量使用“幽玄”一词,除此之外,能乐大师世阿弥也将“幽玄”运用到能乐论中,使得能乐获得了深厚的佛教基础,也加深了能乐的高雅性。“幽玄”所具有的宗教的神圣化,也使得将“幽玄”引入各自理论体系的能乐论和歌论脱离了低级趣味,变得高贵,典雅,而脱俗与雅化正是日本文学贵族化的根本途径。“幽玄”也体现在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日本传统女性化妆时喜欢用白粉将皮肤覆盖,却只适合在微暗中欣赏;能乐舞台运用黑白交织的色彩搭配,体现出一种幽暗美,而“暗一明一暗”的舞台打光也给人一种空灵、超现实的视觉享受;日式庭院枯山水中,以“无青山无绿水”的设计方式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庭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