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VR场景的力反馈外骨骼手套设计.docx
《应用于VR场景的力反馈外骨骼手套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于VR场景的力反馈外骨骼手套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摘要:为了让使用者获得在与虚拟场景交互过程中更快速的力反馈,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力反馈式外骨骼手套,采用连杆结构对手掌实现包络,设计出四连杆结构,对检测各个手指关节的姿态变化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采用仿真软件ADAMS进行了基本结构的运动学仿真验证,利用FPGA开发板实现五指数据的采集,并对力反馈部分机构的力反馈过程进行了介绍。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力反馈;FPGA;外骨骼;ADAMSO引言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生成多种感官刺激的虚拟世界,并能够让使用者产生沉浸感,而使用者与虚拟世界的交互操作则是产生沉浸感的重要手段。用户对虚拟场景的物体的物理特性,如大小、外形等特性的感知,通过触觉反馈产生真实的感触,
2、增强对虚拟场景的沉浸感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外骨骼手套在其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为实现力反馈,手套需要具有一套采集手指各关节姿态角度的采集装置,另外还需要有力反馈系统,即使用者通过手套感知到虚拟场景中的物体形状。目前相关设备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骨骼结构,如Cybe1.GraSP力反馈数据手套,其结构较为复杂,对于应用普及或应用于虚拟现实场景,成本较高。另一种是内骨骼数据手套,如东南大学研制的一种力反馈数据手套,放置在手掌部位,限制了手的运动范围,减小了使用者手指的弯曲角度。相对于内骨骼手套,外骨骼手套能够附加更多的外部设备,便于对多关节实现力反馈。1 外骨骼机械结
3、构设计分析外骨骼手套关节间采用四连杆机构,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改变两摇杆底部较接点的位置,以适应不同手指长度使用者的佩戴,设计值采用提供的成年人手指的各骨节长度,掌骨6575mm、近指节4550mm中指节2531mm远指节2228mm。通过连杆结构,结构简单紧凑,根据以上参考数据,设计各部分外骨骼杆件的长度,能够实现在结构上外骨骼包络整只手,并采集手指运动姿态数据。将非接触式角度传感器PCB模块设计应尽量小,放置在各个校接处,整只手掌放置有17个同样的非接触式角度传感器,实现对手部姿态变化的检测。图1力反馈式机械外骨骼手套力反馈装置在原有结构的连杆中间留有连接孔,采用钢丝绳进行传动。整个装置包
4、括机械结构部分、力反馈部分、底层控制模块、电源模块、驱动模块、传感器PCB模块。整个装置仅有手掌大小,使用时只需通过FPGA开发板与PC端进行连接即可实现虚拟场景下的人机交互。2 手指关节姿态采集模块手在虚拟场景中的主要功能与现实中使用动作有张开、闭合及捏、钩或握等,约占手部动作的85%以上,这些动作变化反映在手指关节角度的变化上,可以通过对手指关节角度的测定对整个手部的运动情况进行监测。大拇指放置5个非接触式角度传感器,其余手指在包络掌骨和近指节部分外骨骼较接点分别放置一个传感器,其余在与手指关节连接处放置传感器,测量弯曲角度,能够采集整只手共计17个角度值,从而对手部运动的姿态进行实时监测
5、。采用如图2方法进行放置的T1.E5012B型磁编码器,基于iGMR技术,采用PWM协议,利用占空比变化表示角度变化,通信距离可达5m,角度分辨率达到15bit,信号处理能力快,适用于精确测定动态变化的跟随手部运动而转动的转子,实现对手部关节姿态的正确采集。图2T1.E5012B型磁编码器工作示意图3 机械结构的应力分析与仿真3.1 待测关节运动分析己知条件:由外骨骼结构测量可知乙、1.2、1.3、乙、乙的长度值,其中1.为手指连接处距掌骨关节的距离,由角度传感器可以测得BC与XO轴的夹角了,如图3所示。待求数据:手指转动角度。需要求解ED的转动角位移,由于手指绑定部分ED与支架CD通过穿戴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用于 VR 场景 反馈 骨骼 手套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