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林草长期科研基地发展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林草长期科研基地发展规划(2021-2035年).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广西林草长期科研基地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2年6月前言1第一章发展基础3第一节发展现状3IJ5第三节存在问题7第二章形势与需求8第三章总体思路11第一节指导思想11第三节基本条件12第四节主要目标13第四章规划布局14第一节总体布局14第二节森林类长期科研基地14第三节湿地类长期科研基地17第四节荒漠类长期科研基地18第五节草原类长期科研基地19第六节自然保护地与物种保护类长期科研基地19第七节产业类长期科研基地20第五章规划分期22第一节近期发展基地(20212025年)22第二节中远期发展建设基地(20252035年)23第六章主要任务25第七章管理运行36第八章保障措施3
2、7附表1部分育种类科研基地39附表2已有的生态类科研基地42附表3近期发展建设长期科研基地(2021-2025年)44附件4长期科研基地建设规划编制模板49-J1.X-刖百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要“建设一批支撑高水平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平台”。林草科技具有显著的公益性、复杂性、长周期性等特点,需要长期、稳定的科研试验基地予以支撑,以有力推动林草科技创新,全面支撑林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编制发布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规划(20182035年
3、),并于2019年起分批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长期科研基地是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主要开展林草和濒危野生动植物遗传与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林草和濒危野生动植物育种,森林培育与经营,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自然保护地和物种保护,森林草原灾害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林业和草原生物质材料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利用、成果示范推广、科学普及教育,以及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截至目前,我区共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设立了4个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涵盖我区主要用材林的育种和培育、木本香料育种与栽培、风景园林等领域,为我区林草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研究平台
4、。但考虑到我区巨大的人工林经营规模、丰富的天然林资源、众多的特色林木资源、多样的气候地貌条件,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长期科研基地,为我区林草科技创新提供长期、稳定、有力的支撑。依据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规划(20182035年),响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鼓励各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建立省级长期科研基地的号召,结合我区林业对长期科研基地的实际需求,同时衔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规
5、划,制订本规划指导我区长期科研基地发展建设。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长期以来,根据科研、教学和生产的需要,我区科研院所、高校和林场等单位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林业科研基地,为林木良种选育、森林培育模式构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以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基层林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主要涵盖种质资源保护、林木育种、森林培育、生态系统研究等方向。一、已有的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一)广西主要用材林育种和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于2018年获批组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林科院)、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派阳山林场(以下简称派阳山林场
6、)、横州市镇龙林场、融安县西山林场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环江县)华山林场等长期从事松、杉、校科研和推广应用的单位为主体组成,包括4个国家级良种基地,1个省级良种基地。(二)广西木本香料育种与栽培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于2020年获批组建,由广西林科院、派阳山林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广西庚源香料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桂平悦达香料有限公司6家长期从事八角、肉桂、香樟等木本香料育种与栽培科研及生产的单位共同建设。(三)广西大青山森林综合型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于2018年获批组建,建设单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主要涵盖良种
7、选育、森林培育、森林生态、森林经理、珍贵木材加工利用5个重点研究领域。(四)广西南宁青秀山风景园林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于2021年获批组建,建设单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等,主要开展南亚热带城市森林生态、南亚热带植物造景与示范、南亚热带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培育与应用、风景资源大数据分析等方向的研究。二、育种类长期科研基地针对种质资源保存及林木良种繁育,我区已建和在建共8处林木和花卉种质资源库(其中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5处、花卉种质资源库3处);已建重点林木良种基地22处(其中国家级基地12处,自治区级基地1()处),在建林木良种基地和种子园13处。良种基地涵盖马尾松、杉木、油
8、茶、红锥、八角等30多个树种(见附表1)。三、培育经营类科研基地目前我区森林培育经营类长期科研基地较为欠缺,2019年以来获批的广西主要用材林育种和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广西木本香料育种与栽培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广西大青山森林综合型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涵盖了我区部分区域马尾松、杉木、桂树等速生树种、珍贵用材树种和木本香料类的林木培育和经营研究,但其他多为相关研究单位所建立的临时性培育、经营试验点。四、生态类科研基地我区当前建有林草相关生态站8个,其中国家级站2个,省级站5个,自治区科技厅建设站点1个(见附表2)。自治区林业局于2019年12月编制了广西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发展规划(20202
9、030年),目标为到203()年全区生态站总数从目前的8个增加到26个,其中森林生态站12个,湿地生态站6个,荒漠生态站3个,草地生态站2个,城市生态站3个。五、产业类科研基地围绕林业产业发展需求,我区建立了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即广西东盟(南宁)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林业相关广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个,其中:广西派阳山林场农业科技园区、广西桂平农业科技园区、广西岑溪农业科技园区等3个园区通过自治区科技厅认定,广西东门林场农业科技园区、广西七坡林场农业科技园区2个园区获批筹建。广西现代特色林业核心示范园区61个。六、林草资源监测体系主要包含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森林覆盖率监测样地、生态公
10、益林监测样点、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样点、沙化土地监测样点、广西省级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样点、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样地等长期固定监测样地(样点)。第二节取得成效一、林木种质创新成果丰硕针对林木生长周期长、种质创新周期漫长的特点,数十年来,广西相关林业科研院所、高校、林场通过建设良种基地、试验林等,针对松树、枝树、杉木、油茶、珍贵树种等开展了大量种质创新研究。至“十三五”期末,全区累计通过审(认)定林草良种259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良种19个),现存有效良种233个。通过长期推广,广西主要造林树种平均良种使用率达80%,松树、杉木、桂树良种育苗率达85%以上,油茶实现“百分之百良种、百分之百大苗
11、”,成为我国种业原始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植物园、试验林等形式收集保存了大量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林、珍贵树种、经济林木、花卉、珍稀濒危植物等林草种质资源,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核树种质资源库,全国最大的马尾松无性系种质资源库。自然保护地监测保护研究平台体系不断完善,白头叶猴、东黑冠长臂猿、冠斑犀鸟等旗舰物种种群和数量不断增加,鳄蜥、穿山甲等珍稀濒危物种繁育、野外回归取得突破,兰科植物、广西火桐、资源冷杉、元宝山冷杉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三、产业支撑能力持续加强依托优良种质资源和高效培育技术体系的不断创新提升,支撑了广西森林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呈现
12、双增长的趋势。“十三五”以来,我区年产木材3000万立方米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材产区,同期我区森林蓄积量年均增长4483万立方米,远超采伐量,实现森林质量提升和木材生产增加的良性循环。依托产区优势,支撑我区木竹材加工产值在2021年达到3100亿元。在特色经济林方面,科技支撑了广西油茶100%良种化种植,我区油茶平均单产和最高产量全国一路领先,稳步向“千万亩面积、千亿元产值”目标推进。依托八角、肉桂、沉香等特色资源,建立了一批科研基地,有力地支撑了我区香精香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三节存在问题一、研究领域覆盖不全我区森林类型科研基地数量较多,特别是育种类科研基地优势突出,如林木种质资源库、良种
13、基地覆盖了我区主要的用材林、经济林和珍贵树种等,且得到了较好的管理和维护。但森林培育经营类科研基地相对较少,湿地、荒漠化、草原生态系统类型长期科研基地稀少或出现缺失。二、缺乏长期规划布局当前,除我区的生态站、育种类的林木种质资源库、良种基地外,其他的科研基地多为依托项目一次性建设,项目结束后科研基地往往被废弃或破坏,造成许多国家资源浪费,也导致许多珍贵试验材料的丧失。三、未形成共享机制,造成低效利用和重复建设当前,许多科研基地未建立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难以被科技人员广泛了解和使用;且使用目的一般较为单一,引发同类型科研基地的重复建设和功能发挥不充分等资源浪费现象。四、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稳定经
14、费支持许多科研基地的建设单位和技术依托单位职责不清晰,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稳定经费支持、投入渠道不明晰,没有统一管理单位,严重制约了科研基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二章形势与需求一、践行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赋予林草科研基地新使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与206()年前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然随之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强生态系统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持续巩固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开展森林、草原、湿地等碳
15、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明确了“双碳”战略下林草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赋予了林草科技创新重大的历史使命。我区要依托丰富森林资源,建立完善林业碳汇科研支撑平台,开展碳汇基础理论研究和方法学创新,助力林业碳汇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二、实现林业现代化愿景对林草科研基地提出新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我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展望,届时关键核心技术要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虽然,广西成为了首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省区共建的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成为全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领头羊,林业产业总产值已迈入全国省区前列,但也存在产业低端、经营粗放、人才短缺、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快构建林草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支撑林草科技创新,促进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与林草行业深度融合,显著提升林草科技现代化水平,为实现林业现代化提供支撑。三、筑牢国家安全绿色屏障需要林草科研基地作出新贡献广西肩负着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湘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等国家重要生态系统和区域的保护和修复任务,是国家重要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