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评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评课稿每一次听陈茗老师的课,她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尤其是她对教态的把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所上课文的不同,或庄重,或活泼;或大气,或自然。不像有些老师,上课的风格难以改变。今天下午,陈老师的晏子使楚课的教学,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她那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朴朴实实才是真语文”的教学境界。没有华丽的多媒体课件,没有高山流水的音乐,更没有热闹的作秀。可是,她却给我们奉送了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平实,淡定,于细微之处见功夫,于言辞之中得其法。个人见解,其教学成功的法宝是:凸中心,扣重点,悟心性。“语文教学如果渴求面面俱到,结果必是面面俱失。”这是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句话。而陈老师的
2、这节课,从设计理念,到施教过程,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课堂设计,只求把握重点;施教过程,重在以问导读,以读解疑。首先,新课学习的导入,直指课文中心。晏子使楚课文线索明朗,内容层次清楚,学生第一次阅读就可以抓中心,明白大意。陈老师惜言如金,教学直奔中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开课伊始,陈老师直接抛出问题,请看教学设计:1、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生读一、二自然段)2、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生读最后一自然段)3、师:晏子使楚,楚王对晏子怎么样?(侮辱)结果怎么样?(尊重)讨论第三个问题时,陈老师出示一块小黑板,在“侮辱”和“尊重”两个词语之间画了一个大大的“?”,接着说:“
3、晏子使楚,楚王本来想侮辱晏子的,后来却不得不尊重晏子了,这是为什么呢?”一个问号,一个“为什么”激起了学生的疑问,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更揭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语文的课堂时间宝贵,老师以疑启思,激发了学生思维,以读解疑,握住了文本,把握故事脉络,一下子让学生走进了文字,又走出了历史讲故事,其课文的中心一目了然。以简捷的方式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回。其次,教学环节紧扣教学重点。“让阅读走一个来回”,陈老师的阅读教学环节体现出了这一思想。我们引导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后,要把语言文字的学习训练,文字情感的体验,写作方法的掌握,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从而体现出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儿。陈老师这些方面的表现值
4、得我学习思考:“楚王为何不得不尊重晏子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师生始终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晏子究竟是怎样让楚王尊重他的呢?课文一共有三个故事,陈老师有条不紊地带领学生一个一个去读,在“读中感悟”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而晏子又是怎样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从而使楚王不得不尊重他的。再看:每上一个故事,陈老师都会让学生先读一读,读完之后提问:“从这一段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反复出现,由此我想到了窦桂梅老师的一句话:“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用在这儿,我觉得可以改为“简单的提问,丰富的体验。”陈老师每问一次这个问题,都会引起学生透过文本去积极地思考问题,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人物的本
5、质,从而起到了为教学重点服务的作用。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整个流程如行云流水,过渡清晰,环环紧扣,始终不离教学重点。再次,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感悟课文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品质。语文是有关语言的学科,陈老师让学生在关键的字、词、句处细细揣摩体会,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挖掘文本背后所隐臧的内涵,来理解和感悟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品质。如:“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陈老师在多媒体上用粗体字和彩色的字显示“拱了拱手”和“敝国”,让学生细细体会,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
6、到了什么?学生思考之后,有人这样回答:“我从中体会到晏子虽然受到了楚王的侮辱,但是他还是遵守君臣之间的礼仪的。”这一句回答点出了晏子作为大国使者的风范,这也是晏子捍卫齐国尊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师又问:“晏子为何故意笑了笑?楚王的笑是什么笑?”抓住这两个“笑”字大做文章,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晏子的智慧和楚王的尴尬无奈。陈老师引领学生一步步从肤浅走向深刻,从简单走向丰富。让人感觉到老师如同一个高明的导游,一步步引导学生渐入佳境,最终全面的认识晏子这个人物的聪明机智和能言善辩,以及他热爱国家的情感。语文课堂要立足于文本整体,抓住关键词句,并由词句引发、形成灵动的教学板块,让学生沉入语言,一遍一遍与语
7、言“亲密接触”,体会语文的魅力,陈老师这一点做得很好。另外,这节课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出众表现,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这应该得益于陈老师平时的每一节课都是这样扎扎实实地引导吧!当然,教学也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从探讨的角度看,谈谈我个人学习后的小小思考:1、这节课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可以更多点。这样老师有时提问之后,举手的同学就不会寥寥无几,或者老是那几个反应快的人举手。2、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齐读过多,展示不出学生朗读的水平,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3、对于三个故事的教学,是否可以更明显的体现出“扶”与“放”的关系。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一次听课都是一次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而及时的点评与反思更是一个拓展与提升的过程。这一篇文章既是对陈茗老师这节课的一次点评,更是对自己评课能力的一种锻炼。多听,多学,多思,多练,惟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才能达到校本研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