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上虞区“互联网 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协议.docx
《绍兴市上虞区“互联网 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协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市上虞区“互联网 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协议.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绍兴市上虞区“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协议甲方:乙方:(支援学校)(受援学校)根据绍兴市上虞区“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和省、市关于落实“互联网+义务教育”民生实事工程要求,甲、乙双方在绍兴市上虞区教育体育局的指导下结成“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经双方协商,形成以下结对帮扶协议:一、结对帮扶时限:第一轮结对时限:2020年6月5日至2023年7月31日;第二轮结对时限:2023年8月1日至2026年7月31日。以后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需要,双方协商后另行制定。二、结对形式:区(县)域内学校城乡结对;镇域(街道)学校城乡结对;省内跨区(县)城乡结对;援(川、疆、藏)城乡结对。三、
2、帮扶形式:第一学年选择的帮扶形式为: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至少选择2种,其中城乡同步课堂、教师网络研修为必选形式,今后根据实际需要和发展状况进一步拓展帮扶形式。四、帮扶内容:第一轮第一学年至少有一个学段、一个班级、二门学科实现同步课堂等形式的结对帮扶:逐步实现全学段、全学科覆盖的同步课堂等形式的结对帮扶。五、双方责任、义务、权利:L突出重点,精准帮扶。甲方为支援学校,乙方为受援学校,甲方要深入了解乙方需求,突出学生素养、教师素养、学校管理提升,让城乡师生同步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目的,结合帮扶结对的形式和内容开展精准帮扶。信息报送等工作已甲方为主,甲、乙双方要建立
3、协商、会商等制度,达到甲、乙双方精准发展、共享发展、共同发展的目标。2 .成立组织,落实责任。甲、乙双方按照一对一的方式组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合理规划结对帮扶工作,制定学校结对帮扶工作详细方案,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并积极实施,及时研究破解结对帮扶工作中的难点,积极推进工作实施。3,落实经费,提供保障。甲、乙双方要落实必要经费,做好学校具备远程实时交互、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条件的配置;制定设施添置规划,逐年根据帮扶需要做好基础条件保障。落实相关管理、师资、制度、科研、考核等方面保障机制,确保帮扶实质性开展,并取得较好成效。4 .开通空间,汇聚信息。甲、乙双方在
4、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开通专项网络空间,动态呈现结对帮扶推进过程和阶段成果,交流信息与经验,共享优质资源。甲、乙双方将开展帮扶结对的信息、内容及时按要求在“之江汇”教育广场上传、共享。5 .点位聚焦,探索实践。甲、乙双方要对照结对方案,围绕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的结对帮扶总体思路,开展丰富多样的结对活动;提炼结对典型案例,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并及时报送和刊发(每年度不少于1个);探索形成促进结对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共同发展的经验和模式。6 .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甲、乙双方在部分年段、学科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甲、双方乙要积极开展网
5、上同步和网下互动结合的线上、线下活动,做到帮扶形式多样、互助内容丰富,开拓、开发更多有效的课程、课堂、作业、研修内容,进一步丰富帮扶结对的形式和内涵。7 .因校制宜,彰显特色。甲、乙双方要立足学校实际和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依托信息技术,落实工作要求,开展常态化、多样化、有实效的结对帮扶工作,形成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六、甲、乙双方在区教体局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工作督导、考核和评估。七、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1份,双方教育主管部门各执一份,协议按时间要求在“之江汇”空间上传。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如有修订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绍兴市上虞区“互联网 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协议 绍兴市 上虞 互联网 义务教育 帮扶 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