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南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巴南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重庆市巴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4年4月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巴南地处重庆中心城区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重庆东部生态城建设的主战场,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地位特殊、角色重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
2、院和重庆市关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巴南区高质量发展,按照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开展区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规资2022)161号)的要求,编制巴南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立足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巴南区战略定位,统筹安排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5大重点任务、7类重点工程和21个重点项目,推进山清水秀美丽巴南建设。规划是巴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巴南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任务的总
3、纲和空间指引,是争取各级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前言-2-第一章基础分析与形势研判-5-第一节本底条件-5-第二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6-第三节生态问题诊断-7-第四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效-8-第五节面临机遇与挑战-9-第二章规划总则-12-第一节指导思想-12-第二节规划原则-13-第三节规划范围与期限-14-第四节规划目标-14-第三章修复策略与主要任务-15-第一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15-第二节强化水域岸线管控,构建生态水网体系-17-第三节保护江心绿岛,提升生态服务功能-18-第四节培育大美田园,构建美田弥望的城郊沃野-19-第五节优化城市蓝绿
4、网络,塑造宜居生态环境-20-第四章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20-第一节生态安全格局-20-第二节生态保护修复分区-21-第五章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25-第一节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重点工程-26-第二节重要山体屏障保护修复重点工程-26第三节碧水廊道保护修复重点工程-27-第四节江心岛屿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重点工程-29-第五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工程-30-第六节城市生态品质提升重点工程-31-第七节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重点工程-32-第六章综合效益分析-32-第一节生态效益分析-32-第二节经济效益分析-33-第三节社会效益分析-34-第七章保障措施-35-第一节落实组织体系-35-第二
5、节加强技术支撑-35-第三节严格评估监管-36-第四节强化资金保障-36-第五节鼓励公众参与-37-第一章基础分析与形势研判第一节本底条件区位概况。巴南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三峡库区上游,幅员面积1823平方千米,辖9个街道、14个镇,是重庆生态之城、人文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质量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关键节点。地质构造。巴南区地质构造分属华箜山帚状褶皱束南延部分,出露地层多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受地壳的水平挤压作用,北东-西南走向山脉依次并行排列。地形地貌。巴南区地处长江南岸丘陵地带,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湿地、河谷皆具,主要以低山
6、地貌和丘陵地貌为主。山水格局。长江贯穿境内北部长达59千米,五布河、一品河、花溪河等7条主要支流纵横交错,构成了“一江七河”为主的水网体系。铜锣山、明月山、东温泉山等6条山脉呈“梳齿状”平行排列,樵坪山、云篆山、圣灯山等7座重要山体分散排布,“山水一脉,与城共兴”的大山大水格局显著。主要资源。林地面积890.50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8.84%,森林覆盖率位居中心城区首位。耕地总面积436.66平方千米,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01.09平方千米,是中心城区重要农产品供给基地。莲花中坝岛、木洞中坝岛、桃花岛、南坪坝岛四岛成链,是长江重要的生态节点。区内温泉资源丰富,分布有东温泉、南温泉、桥口坝
7、温泉,泉水总储量、年可开采量、日可开采量等指标位居重庆第一。第二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2015年至2021年,巴南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向好,铜锣山、明月山等“四山”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提升。全区生态系统极重要区域面积达818.57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东部的东温泉山、茶坪山、偏岩山和南部的圣灯山、天台山等山区。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巴南区生态系统恢复力整体较高,恢复力中等及以上区域面积1528.8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巴南区东部和南部地区。2015年至2021年,生态系统恢复力整体保持稳定,铜锣山、明月山等“四山”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力提升明显。生态系统退化评价。巴南区生态系统
8、整体向好,局部区域存在退化的现象。全区生态系统退化面积103.22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铜锣山等石漠化发生区域。生态系统质量评价。2015年至2021年,巴南区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提升显著。质量较高及以上区域面积632.68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境内山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核算。巴南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较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核算,全域每公顷固碳能力约为2.45吨,高于全国每公顷固碳1.16吨的平均水平。第三节生态问题诊断历史遗留关闭矿山较多,局部生态功能退化。截至2020年,巴南区历史遗留关闭矿山规模254公顷,主要分布在铜锣山等区域,主要为石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矿种。矿山开挖形成的坡面、高低不平的
9、宕底、堆料场等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局部生态功能退化。部分区域岸线被侵占、河道淤塞萎缩,水生态环境差。花溪河、一品河、二圣河、黄溪河、鱼溪河等局部区域河道内水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存在生态流量不足、水质不稳定等问题。全区农村河道数量众多,尚未全面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农村水脏、水少的问题依然存在。江心岛局部区域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林相单一等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不高。莲花中坝岛是巴南区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其消落区顺坡耕作现象突出,且缺乏生态缓冲带,有面源污染的风险。桃花岛约0.89平方千米的土地遭到工程性破坏,使得土壤剥离,原生植被丧失,增加水土流失风险。南坪坝和木洞中坝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以灌
10、丛、草地、农田生态系统为主,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生态功能发挥不佳。农村局部区域存在水土流失、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人居环境有待提升。全区水土流失总面积535.52平方千米,占区域总面积的29.38%,其中强烈及以上侵蚀面积69.30平方千米,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3.04%,呈现出沿铜锣山、明月山、桃子荡山、东温泉山等山脉条状分布的特点。部分区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不足,局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存在短板,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第四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效“十三五”时期,巴南区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加强,长江上游(巴南段)和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山清水秀美丽巴南建设成效显著。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11、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成功消除花溪河、一品河、黄溪河城市黑臭水体,长江干流(巴南段)及主要次级河流平均水质达到水域功能要求,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4天,无重污染天气,完成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地块27块,32家危险废物重点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处置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初步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趋势。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开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全区累计创建8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镇、43个市级绿色示范村、122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
12、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3.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完成274.67平方千米营造林建设,推进“两江四岸”“绿水清岸”“四山”生态治理,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7.6%,较2015年提高4.1%,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5.53平方千米,区域水土保持率达到70.62%,完成131.8公顷的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29平方千米,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提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在全市率先推行林长制试点,严格执行河湖长制,完成全区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发布“三线一单”,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
13、复工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等工作。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城乡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巴南大地主旋律。第五节面临机遇与挑战一、重大机遇国家大力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
14、五大关系,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伴随美丽中国建设的逐步深入,国家大力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已陆续在24个省份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重庆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2021年,重庆市印发重庆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明确生态保护修复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同年,重庆市制定了重庆市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储备
15、库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生态修复项目予以市级资金支持,为全市生态修复项目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渠道。2022年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明确了生态保护修复的新要求。202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为生态修复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提供政策支撑。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重要支撑。巴南区加快推进“生态之城”建设。2021年,重庆市发布重庆东部生态城规划,规划提出东部生态城将以绿色发展为路径,厚植生态基础、发挥服务功能、汇聚绿色动能,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价值新标杆、城乡融合新高地、绿色发展新引擎、低碳城市新示范和儿童友好型城市。东部生态城规划涉及29个(街)镇,面积1943平方千米,巴南区18个镇街纳入规划范围,占规划总面积的86%,是重庆东部生态城建设的主战场。重庆东部生态城建设为巴南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带来了重大机遇。二、面临挑战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难度不断加大。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根据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