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5的认识和加减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三、15的相识和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留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依次,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 .使学生驾驭5以内数的依次和各数的组成。3 .使学生相识符号“、V”、“一”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4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5 .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沟通。(一)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 .本单元教材内容和作用。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相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支配是:先教学15的
2、相识和加减法,再教学O的相识和加减法(如下图)。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学问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先。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验从月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2 .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1)15各数的相识相对集中编排。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洁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简洁。大部分儿童在人学前对5以内各数已有了确定的相识。依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阅历,所以把15的相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2)从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
3、适当结合。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基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的相识一一15的加减法一一。的相识的加减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驾驭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驾驭数字的写法。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的相识,又有利于娴熟驾驭5以内的加、减法。(3)加强数概念的教学。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结构是: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依次,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教材以儿童的生活区域为背景递次绽开,同时以醒目的标题摆放在可爱的“毛毛虫”身上呈现
4、给师生。如笫15页让学生经验数物体的过程抽象出15各数;第16页从教学2的相识起,都强调在前一个数上添上1,就得到下一个数:1添上1是2,2添上1是34添上1是5:在第17页以“比大小”为标题、第18页以“第几”为标题、第19页以“几和几”为标题,将一个个学问点单列出来,以突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数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的教学。(4)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数数、比较数的大小都离不开集合、对应、统计等理论,但这些内容又不宜对小学生诠释。因此,教材中实行适当渗透的方法,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相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学问的理解,又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例如,在数数时,实
5、质是先要对实物进行分类,把每一类看作一个集合,然后依次指着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中的一、二、三一一对应(进行数数)指到最终一个元素,同它对应的自然数就是这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也就是物体的总数。又如,在第17页引入“比大小”时,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似儿童能接受的图画象形图渗透统计初步学问。(5)留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例如,认3和4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使学生初步看到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有4条边。(6)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为了让
6、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材每引入一个概念都细心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儿童生活情境,便于儿童在详细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如学习15各数的相识时,教材呈现一幅野生动物园图,让学生通过数宠爱的各种动物,抽象出15各数。又如,通过让学生看第18页的排队购票图和“全家福”照片,理解序数的意义。(7)敬重学生的特性,体现算法多样化。学生之间对数的大小的感知、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发觉,计算方法的选择等都存在着差异。承认学生间的这种差异,敬重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体现算法多样化,是本册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本单元的加、减法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特点。例如,计算4+1=?时,教材
7、呈现了三位小挚友的3种不同算法:有一位是用“点数”的方法算出得数的(1,2,3,4,5);还有一位是从一个加数“4”起先数,添上1个一得5的。另一位体现了较高一个层次的思维水平,依据数的组成(4和1组成5)算出得数,三种算法体现了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也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都得到认可。又如,计算52=?时,教材也呈现了三位小挚友的3种不同算法。不管哪种算法,老师都赐予确定。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胜利。教学建议1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驾驭,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如3写成)。另外,手指也不敏捷,写5、2、O
8、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整就更难一些。因此,教学生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写好O5各数,教材中作了示范,要求学生从一起先就依据确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沟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教材从学习15起先,就留意了对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的培育。教学对,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依次,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例如,教材在第16页设计的一个实践活动,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物体或数字卡片)来表示数“3”;在第17页通过富好玩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关系符号“”、v、“二”
9、两边的数的大小。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老师应尽可能为学生供应素材,让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2 .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敬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老师可依据学生的接受实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学习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前面提及的4+1=5的算法中,用数的组成来计算4+1=5,是较高水平的算法,应主动引导学生将低水平的点数方式上升到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上来。减法的计算也是如此。3 .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老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视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相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讲“集合”、”对应
10、”、“统计”等名称。15的相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 .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3 .体验与同伴相互沟通学习的乐趣。4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的学习习惯。教具、学具打算:老师打算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打算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图片、5根小棒。教学过程:师生活动预期目标活动反馈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1 .谈话:视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2 .跟四周的小伙伴沟通,同时老师创设学
11、生宠爱、熟识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沟通,初步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并会学生运用充溢童趣的语言正确而生动地描述出图中的人和物,但不能进行有依次的表述。到各组共同沟通并指导。3.学生汇报。认15这几个数字。4.老师依据汇报状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二、反馈实践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
12、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学生的创建力较强,在此活动中有的用圆片表不数,有的用数字卡,有的用手势,达到了预期目标。3.同桌之间考一考。三、感知数的依次1.逐次感知15的依次。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到的。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能够说出数字2的来源,以此类推3、4、5的来源也能表述出,从而很简洁地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依次。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四、开放性活动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点子图则让
13、学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到处有数学。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能够举诞生活中不同的例子,而且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1)小组沟通。(2)汇报。2 .猜数嬉戏。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3 .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宠爱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五、全课小结(略)利用这个嬉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此活动是为了初步建立数与图之间的联系。并且让学生体验与同伴沟通的乐趣。由于
14、刚才逐步感知了数的依次,所以学生能够精确答出。这个活动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建力。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例题及做一做,27页练习三第2题教学要求:1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2 .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培育学生初步的数学沟通意识。3 .使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数学活动,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自信念。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教具、学具打算: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 .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2 .出示数
15、字,读数。3 .按依次填数:()3()5o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数数、相识数字、数的依次,为学习新学问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1.引导视察,感知加法的含义(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2)学生之间沟通感受与体会。老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沟通,然后全班沟通。(3)老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老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沟通,培育沟通的意识。4 .学习加法算式(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2)老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老师板书“+”。(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板书“二”,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4)老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5)读加法算式。老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设计说明: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相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5 .发散联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