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古代寓言两则》学案.docx
《30《古代寓言两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古代寓言两则》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作者介绍:本文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后刘安因被告谋反而自杀。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等思想,论理时经常引述古代神话、传闻,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神话资料,内容丰富,文笔美丽。1、生字注音搴()翁何厚()三()而折()其解()曝()好骑()其马将()胡骏马而归2、朗读课文,理解文言字词,翻译古文:牛塞上之人有普术者,马无故立而入胡。人皆用之,其父曰:“此仲尊不为福乎?”盾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速不能为祸乎?”家良马,其子好骑,尊而折其期。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避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才入塞,丁肚者
2、3孽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人。此独以暇之故,父子相保。3、复述故事4、探讨沟通:塞翁失马的寓意。初一语文教学学案课题:古代寓言两则课型:新授制作时间:12月U号运用日期:.第16周第4课时制作人:审核人:一_班级:_姓名:.一、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1.暮而果大丰其财2 .马无故立而入胡3 .人皆用之4 .此何厚不为福乎5 .啰数月6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初一语文教学学案课题:古代寓言两则课型:新授制作时间:12月11号运用日期:第16周第3课时制作人:审核人:一_班级:_姓名:一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2 .加深对寓言的相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3
3、.培育对阅读文言文的爱好。生活启示录寓言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快乐灵之门,启发才智,让思维活跃。那么什么是寓言呢?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奇妙的表达对人生的相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方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学问和才智,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智子疑邻韩非子作者介绍: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闻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接受。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迫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劝服力
4、。其中很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2、全班朗读智子疑邻3、驾驭文中重点字词,并翻译句子:宋有富人,天南墙年。其子曰:“不第,必将有尊。”其邻人之父本本。萼而果大丰其财,其家甚罩其子,而疑邻人之父。4、复述故事5、探讨沟通:智子疑邻的寓意。塞翁失马这就是寓言,你明白了吗?拓展延长懊悔驴干活很辛苦。主子拿来一盆豆饼作为奖赏。驴并不兴奋:”就这点奖赏!“主子换来一小捆青草。驴拉长脸:“早知如此,不如高兴奋兴地把豆饼吃了J你的感觉如何?课文内容分析: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失马一一将马一一堕马一一保马(父子相保)情节一波三折,失马一一吊之此何遽不为福将马一一贺之一一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堕
5、马吊之此何速不为福乎?它表明的是在肯定条件下的祸福可以转化的。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四层。分别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终。层意如线索而所归纳的请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塞翁失马可以放开来谈。不要局限于校内生活。可以是自己亲身经验的,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事。答案;V智子疑邻的寓意听看法,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看法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近:(形容词用动词)靠近善:(形容词用动词)擅长、擅长亡:古、逃跑今、死亡此:这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居:经过归,回来富:(形容词用动词)富有,指很多好:喜爱三:掉、落、摔十九:古:非常之九今:十九故,原因、缘由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点?道
6、理深刻故事简短拟人、对比、夸张手法运用7.死者十九二、文言重点字词归纳乎:句末语气助词此何避不为福乎?此何遽不为祸乎?而:顺接连词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丁壮者引弦而战。其:代词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代儿子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代父亲三、实词归纳近塞上之人有萼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其父曰:“多何厚不为福乎?”局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用良马其子好骑里而折其髀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学了塞翁失马,你认为好事肯定可以变坏事吗?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要在肯定的条件下。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逆境,这是祸,但假如能从容、冷静,在逆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宝。当然,在逆境中一蹶不振,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寓言两则 30 古代 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