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初探.docx
《秦汉时期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时期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初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秦汉时期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初探【摘要】道是秦汉时期与县平级的行政区划,也是中国最早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其在两汉时期逐步消亡。初郡制度创设于汉武帝时期,也属于特殊地方行政制度范畴。东汉成帝年间,属国制度进一步发展成为比郡属国,比郡属国与道性质相同,皆属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初郡制度创设于汉武帝时期,也属于特殊地方行政制度范畴。秦汉时期道、初郡、比郡国的设置,使得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呈现出多元建构与一体进程两种态势,也从侧面反映出秦汉时期边疆地区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关键词】秦汉;道;初郡;比郡属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发展,郡县制度随之渐趋完善。秦灭六国之后,郡县制于全国施行,但战国秦国以至秦代,皆在部分
2、边疆地区设立与县平级的特殊行政区划“道”进行管理。周振鹤将“道”此类行政区划称之为特殊行政制度。1对于国土的不同地区实施不同制度,其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如禹贡载“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忽,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2这种描述以理想化的圈层结构将疆域划分为“天子之国一甸服一侯服一绥服一要服一荒服“,而且明确了各服的贡赋责任,且由其不同表现天子之国政治控制力在空间上的不断衰减。3春秋战国时期,中央集
3、权发展,这种政治控制力在空间上的衰减也必须在统治层次上有所反映,体现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就是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对于秦国而言,就是道制。初郡制度创设于汉武帝时期,也属于特殊地方行政制度范畴。西汉时期,属国制度发生新的变化,并在东汉时期逐渐演变为比郡属国,成为郡一级的行政区划。本文希冀通过梳理秦汉时期道、初郡、比郡属国的设置情况,并对三种行政区划进行分析,从而一窥这一阶段特殊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典型特征。一、道的数量变化与设置起止道出现于战国中晚期的秦国,其与县平级,通常设置在边疆地区。道制一直延续至两汉,在三国西晋时期逐渐消亡。大抵西周尚为宗法封建时代,无地方行政制度之可言。4地方行政制度伴随
4、着中央集权强化而诞生,而道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的特殊化产物同时产生。对于道制的研究而言,传世文献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这两份史料所记载的郡县表具有系统性,是其他传世材料很难替代的,对于复原两汉政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考古资料中最重要乃是张家山汉简中的二年律令秩律,秩律提供一份系统的县道表,资料的系统性对于政区还原以及相关研究起决定作用,而其他不能提供系统性政区建置的文献能对上述文献起到补证作用。对于上述这三份文献,先行学者已进行充分而系统的利用和研究。其中秩律所载政区的断代为吕后元年,载录23道;5汉志所载政区的断代为成帝元延绥和间,6载录30道;续汉志所载政区的断代为顺
5、帝永和五年前后,7载录19道。对于秦道的设置,马梦龙考证得出确定无疑的十二道,并推断以秦代道的总数大约在1220之间,不会超过20个。8基于先行学者的研究可知,四个不同时期道的数量,从而时间上连贯起来,清楚看到秦汉时期道的数量变化。综上所述,秦代道的数量大概在十二到二十之间,随着时间推移,到了西汉吕后时期,道的数量有所增加,总数达到二十三道;再到西汉成帝时期,道的数量又继续增加,总数达到三十道;最后到东汉顺帝时期,道的数量又减少到总数十九道。道的数量总体来说,在秦西汉时期呈上升趋势,西汉末年到东汉时期道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因此道制的广泛设立应该在西汉后期。以往限于传世文献对于道的记载稀缺,学界对
6、于道的研究不够深入,且多为推断。马梦龙利用近三十年发现的出土文献,对秦汉“道”政区演变进行分析,考证严谨,其主要结论有:一、秦国为了应对伐灭义渠国、大量内附游牧民族需要进行管理的局面,创立了道制;二、道的数量在西汉初增加且有了令长的秩等区分,到成帝时继续增加,东汉时期减少;三、国家会灵活采用道制或县制对边疆民族进行管理,所以秦汉时代常有县、道相互转化的现象;四、从地域分布来说,西汉初年仍然延续秦代置道的基本方针,汉旧仪“内郡为县,三边为道”的地域格局是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的状况,汉武帝不再于新开拓地区置道。9在东汉之后,道作为特殊行政区划消失,旧道皆转称为县。对于这点而言,张悼已经指出:三国西晋
7、时,残存的狄道,连道、故道等都被直呼为县了。10从东汉以后,道不再作为一种特殊行政区划的专名,而是成为称呼县的行政区划的通名中的一部分。总而言之,作为特殊行政制度的道制从秦代到西汉,道制成熟且设置较多,西汉到东汉开始,道的数量减少,逐步走向消亡,并在三国西晋时期结束。以政区地理角度考察,行政区划有四个要素,一是层次,二是幅员,三是边界,四是行政管理中心。11郡县制下的汉道无疑满足这四个条件,秦道是否诞生在郡县体制之下还需具体分析。县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县鄙之县一一县邑之县一一郡县之县,秦在孝公之时已是郡县之县了。12秦与义渠国大规模作战至灭义渠国皆在秦惠文王,那么道一开始就属郡县制内涵之中。道
8、与县同属于一级行政区划,在郡县制诞生之初,便已是郡县制的一部分。道与县共同构成了秦汉时期的县级政区,对于边疆地区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初郡制度的来源、性质汉武帝统一岭南及西南地区后,设置“初郡”进行管辖,“初郡”作为一种新的模式与常态的郡有显著的区别。对于“初郡”的考证,刘瑞认为十七初郡当为越地苍梧、合浦、郁林、象郡、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借耳等九郡,西南夷群柯、武都、越辑、零陵、沈黎、汶山、犍为、益州等八郡。13“初郡”最主要的特点是所施行的法律并不同于汉郡,而是“以其故俗治”,而且其并不与汉郡百姓征收同样的赋税和徭役,而且初郡内部的主要军事长官为本地酋长。这些显著特征是初郡与汉郡的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秦汉 时期 特殊 地方 行政 制度 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