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与地方社会1——以《博罗龙华陈孝女志》为中心的考察.docx
《祈雨与地方社会1——以《博罗龙华陈孝女志》为中心的考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祈雨与地方社会1——以《博罗龙华陈孝女志》为中心的考察.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祈雨与地方社以博罗龙华陈孝女志为中心的耨干旱对于生活在传统农业社会的人们而言,是经常遭遇而又不得不应对的议题,祈雨就成为应对干旱的一项重要的仪式和民俗活动。在惠州博罗县龙华镇战立者i座陈孝女祠。陈孝女曾是官方认可的重婴祈雨之神,她成为社区凝结的重要纽带,深刻地勾连了官民关系和村落关系,使得地方社会在面对旱灾之时,能够共同抵御,发挥出最大力量。透过民间文书博罗龙华陈孝女志,可以窥见祈雨仪式的片断以及陈孝女在社区中存在的重要意义。陈孝女祠:祈雨:旱灾;孝女志祈雨是一项悠久的仪式活动,甲骨文中就有祈雨的记载。在以农为本的社会中,雨水的丰盈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祈雨仪式所应对的是基于一种对自然
2、状况的未知性的反应。这种仪式很大程度上是民众的一种心理调适。在广东博罗县有一座陈孝女祠。陈孝女很长时间内都被作为一个官方认可的祈雨神灵而存在。关于奉祀孝女祈雨的情况,地方志、碑刻等文献中只有零星的记裁。在田野访谈中,乡人也全然不知陈孝女祈雨的事迹。但在留存至今的一本民间文书博罗龙华陈孝女志中,可以窥到祈雨仪式的一些片断,有助于理解民间信仰在社区空间中的重要意义。一、孝女志与陈孝女祠博罗龙华陈孝女志是关于陈孝女祠的专门志书。孝女祠位于博罗县龙华镇,是博罗县的著名祠庙,它的西北面是道教名山罗浮山。据奈靖七年(1528)惠大记卷二迹考下记载:孝女祠,在博罗县西五十里。梁大同中,沙河富民陈志,年八十,
3、独有一女。志卒,女哀毁甚虑,居以营葬,毕,亦卒。广州刺史萧誉闻而异之,乃立祠焉,表日孝女。南汉封为昌福夫人。今亦谓之昌福夫人祠,祷雨有应。127惠大记中记载了陈孝女的简单事迹,后世将她演化为孝行的化身。她在寒冬潜入藕池“感藕生莲”,取藕为父治病感动天地的故事广为流传。然而,在很长时间里,她曾是官方认可的祈雨神祇,正如文献中所述其“祷雨有应127。南汉被封为“昌福夫人”,宋淳祐四年(1244),加封“孝诚英烈龙华感应昌福夫人”。祠原先位于佛寺龙华寺一侧,唐末毁,宋初复建。洪武二十五年(1392),龙华寺归并于延庆寺,孝女祠逐渐废弃。嘉靖初年,提学副使魏校将昌福夫人祠,亦称昌福宫,正名为孝女祠。广
4、西融县知县里人翟宗鲁撰写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的增建孝女祠门宇记中写道:“我朝嘉靖初年,督学庄渠魏公校议女终养其亲,祠称孝女礼也,不宜称夫人。手题梁表祀龙华陈孝女神主,命教谕杨国本撤像立主以奉祀24。”这则碑记现嵌于孝女祠内墙壁上,孝女志也收录了这则碑记。魏校将昌福夫人改为孝女,撤像立主,与易靖初年毁淫祠、立社学的时代背景相关,更多地体现出官方一种儒家化的塑造,是士大夫与原先僧侣势力的一种较量。孝女祠中依然保留有昌福夫人的印记。祠内一只香炉的炉身正面刻有“昌福宫”三字,右刻“恩诚内结善缘众信敬奉,落款光绪十五年仲秋吉旦376”。文献的零星记载中也留F昌福宫的名字。孝女祠先后经历过正德、嘉靖
5、、雍正、道光等多次重修。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收回,曾改作龙华卫生院、龙华小学。1990年,经香港青松观主侯宝垣等鼎力资助重修,孝女祠得以重新开光并陆续恢复了信仰活动。博罗龙华陈孝女志成书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由陈允厘重刻,现有复印本存于孝女祠中,以下简称孝女志。志书中收录幅民国二十六年(1937)名为博罗龙华陈孝女祠前之藕池的相片,左侧书写一行小字,记录了该相片所摄人物为当时重刊志书的发起者及赞助者,其中就包括陈志同,陈允厘,陈伯良,陈友兰。志书的重修主要得到了陈氏族人的资助。该志书最初撰于明嘉靖年间,由陈于宣主持。于宣也是陈氏族人,庠生。陈于宣收集了有关孝女的各类史料,刻成孝女志。孝女
6、志先后经过易靖、万历、乾隆以及民国等多次重修,民国博罗县志中有记述:陈允厘序略:荔靖间,吾族干(于)宣公始搜集孝女传序碑记诗歌汇刻为陈孝女祠志。万历时鉴公,乾隆廷银公均重刻之。中更兵燹,短板不全,藏木亦不可多得。此残本得于祠中,卷帙有脱落,而传序碑记诗歌等灿然具备,亟付手民,以广其传。4396-397孝女志最早的序言书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由惠州府儒学教授戴赏撰书。该志书分为庙图、墓图、祀田、粮税和祈雨事例五部分,广泛收集了关于陈孝女的传序、碑记、诗歌等资料。志书中,将“祈雨事例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诸多关于地方祈雨的记录。在乾隆三年(1738)的序言中就提到祭祷孝女祈雨的灵应。这篇
7、重修孝女志序由博罗县儒学教谕关廷相书写,其中写道:“岁丁巳春杪邑亢旱,遂同县主陈君诣祠祷雨,立沛。志所传殆不虚2序:3。”这里的陈君是博罗县知县陈有为。孝女祠历来为地方官员和上绅所瞩日。曾任惠安知县的惠州籍官员叶春及、广西融县知县国人翟宗鲁、广东按察司佥事翁梦鲤等人都有文章书写孝女。孝女祠一度成为地方官员和土绅关注的焦点,他们在塑造孝女的同时也推进了基层教化的实践。孝女被列入了官方祀典.民国博罗县志的政制五中祀典祠庙有对孝女祠的记录42540祠内也有不少官立匾额,一些与祈雨相关,如博罗知县董海题写有匾额普泽甘霖,这些匾额成为官方对孝女祈雨灵应的一种认可。头门联还书有“孝德终天地,神功布雨场21
8、9,这些都显示出孝女与祈雨活动的密切关系。此外,孝女志中还录有一道诰敕,相传为梁武帝诰敕,落款为“大同二年三月:其中提到“赏善罚恶,必秉至公,祷雨祈晴,务昭克应。春秋二字典礼,隆加寒暑,四时遣人安慰于戏。幽明一理,勉存锡类之思2o这份浩敕暗示着孝女与南梁的某种联系,也将陈孝女的历史追溯的更加久远并且倾注了更多王朝的关注。陈孝女的事迹及祠庙的历史通常被追溯至南朝。她的孝行在明中期得到强化,更多体现了一种儒家化的塑造。然而,在很长时间内,她曾是博罗地方社会中重要的祈雨神祇。她被列入官方祀典,祠庙也得到更多地方官员和土绅的关注。孝女志的“祈雨事例部分展现了更多祈雨仪式的细节。二、仪式中的情感诉求祈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博罗龙华陈孝女志 祈雨 地方 社会 博罗 龙华 孝女 中心 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