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与氧化物正极的热稳定性.docx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与氧化物正极的热稳定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与氧化物正极的热稳定性.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背景】电动汽车和储能站日益增多的火灾事故严重制约了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的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最终消除此类风险的最佳途径是在材料层面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用不易燃/易挥发的固体电解质(SE),包括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取代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液体电解质(1.Es)。然而,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和常识的干扰,SE和固态电池的安全性一直被忽视。对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其热稳定性主要受聚合物单体和锂盐的特性影响,而其与电极材料的热稳定性则与它们的种类和电极材料的状态相关。作者团队回顾了最近关于SPEs及其与阴极材料的热稳定性的报告。结果表明,SPEs的分解温度在200到400C之间,而它们与阴极材料
2、的热反应温度相对较低,在150-350C之间。对于氧化物SEs,尽管其合成温度较高,但在与电极材料接触时仍表现出明显的放热行为,这可能导致电池的热失控。2017年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电池,发现全固态电池(ASSB)在初始温度范围为200-300C时仍有放热行为,这与阴极释放的氧气有关。同年,小组发现1.i1.5A10.5Gel.5(P04)3(1.AGP)和金属锂在加热到200C时,即使在惰性气氛(Ar)中也会经历剧烈的燃烧。他们认为,在这个反应中会释放出氧气,从而进一步加剧化学反应。1.i小组对四种典型的氧化物SE与金属锂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其顺序为1.AGPe
3、1.ATP1.1.TO1.i4SnS41.i9.54Sil.74P1.44S11.7C10.3(1.SPSCl)1.i3PS41.i7P3Sll。由于1.IB的阴极材料通常具有高氧化电位,硫化物SE和氧化物阴极材料之间的热稳定性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研究了751.i2S-25P2S5玻璃电解质(1.PS)-1.iNi1/3MnI3Col302(NMC)界面在高温下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1.PS在150T75C的温度范围内明显收缩,在DSC中出现了复合阴极在带电状态下的明显放热过程。此外,还发现,在40OC时出现了杂质1.i4P2S6和1.i2S,1.PS玻璃电解质被氧化成1.i3P04,同时在4
4、00C以上形成了MnS和CoNi2S4等杂质。更多的实验结果表明,阴极分解过程中释放的氧气会进一步加剧放热反应过程。此外,通过类似的实验还研究了1.i4SnS4-NMC的热稳定性,显示出比1.PS-NMC更高的初始放热温度。然而,目前只研究了少量的硫化物SE,没有考虑硫化物SE的自我分解、热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以及有效的改进方法。因此,硫化物ASSBS的安全评估一直无法有效开展,这大大限制了其工业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基于以上问题,近日,中科院物理所吴凡研究员团队详细研究了硫化物SES的可燃性以及ASSB中典型硫化物SES与电极材料之间的热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硫化物SES的可燃性以及
5、其与电极材料之间存在的严重放热反应。作者通过设计一个直接/间接接触的热处理系统,发现硫化物SES和1.iI-XCo02在400-500C下发生反应。系统地研究了硫化物SES的热稳定性、空气稳定性和分解产物对上述反应过程的影响,同时发现硫化物SES的分解产物在反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1.il-Co02脱锂程度的加深,硫化物SEs的空气稳定性在上述化学过程中的影响将逐渐突出。基于一系列热化学反应的基本数据,通过基辛格法(KiSSinger)得到了硫化物SEs和1.il-Co02化学反应的关键动力学参数。此外,它们的热化学反应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起始反应过程和剧烈反应过程。发现不同的硫化物
6、SE和1.il-XCo02,在动力学参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了上述对热稳定性的认识,采用涂层和真空系统成功地抑制了硫化物SEs和1.i1-xCo02之间的热化学反应,从而获得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具体内容】图片硫化物SE及其电池材料的可燃性电池的热安全风险主要是指由电池内部严重的化学反应引起的热失控。因此,对关键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其界面热反应的研究,有利于避免热失控和提高热安全性。热失控本质上是一个燃烧过程,为此需要三个条件(也称为燃烧三角,如图Ia所示),即助燃剂、可燃物和着火温度。助燃剂一般是氧化性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获得电子,而可燃物一般是还原性物质,在广义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当
7、环境温度达到燃点时,可燃物和助燃剂直接接触后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反应继续激烈发生,最终导致燃烧和更严重的放热反应。结论是,只有当这三个必要条件同时得到满足时,才能发生燃烧或热反应。从温度的角度来看,很难防止燃烧三角的条件,因为较低的环境温度通常会影响电池的性能,而且由于相变内热材料的导热性差,防止剧烈的热扩散的效果并不理想。在1.lB中,尽管可以通过隔膜或其他绝缘层来防止阴极(助燃剂)和阳极(可燃物)的直接接触,但由于1.Es的挥发性、可燃性和热稳定性差,接触的风险仍然存在。因此,有望通过用SE取代1.E来解决上述热失控问题。图1.硫化物SE及其电池材料的可燃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硫化物 固态 电解质 氧化物 正极 热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