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docx
《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论文:绿色课程,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探索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的“最短板”。幼儿园教育质量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经过三个周期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支持,相比较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已成为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课程质量则是过程性质量的主要构成。绿色课程是顺应幼儿生命自然、生长规律,挖掘农村幼儿及其生长环境特点和教育资源优势,用生态思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自主、全面、可持续成长,为幸福成长奠基的本土化、园本化课程体系。文章试图回应什么样的课程
2、才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课程?支撑绿色课程走向高质量的核心理念及其逻辑理路是什么?以绿色课程促进幼儿全人发展的实践路径有哪些?一、从评价标准看课程质量提升的多重维度当前,学前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将开展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作为提升本国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无论是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还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历经两年编制的走向优质一一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均突出了儿童为本的价值理念,并彰显了系统思维和动态思维。幼儿园绿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正是以此为参照,从中探索提升质量的关键所在。(一)儿童为本,问题导向儿童能从幼儿园教育中获益多少
3、,取决于其所接受的教育质量水平。靳瑞敏提出的幼儿园绿色课程是以自然主义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为理论基础的,突出了自然、自主、环保、创造四大特点;朱勤提出绿色课程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能有效地促进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与人的社会性协调发展,根本在于人文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在于让每一个生命体和谐可持续发展;戴继根融合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提出“后绿色课程”,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自由呼吸”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绿色课程的理解尚未形成共识,但并不妨碍绿色课程作为一种园本探索在实践中展现出来的勃勃生机。在学前教育评价理论中,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本质是有关主体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能否支持与促进儿童的
4、学习与发展及其支持与促进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估指南提到“应坚持儿童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儿童作为自然之子,亲近自然是其天性的表现。绿色课程充分利用儿童的天性,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养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和习惯。每一位儿童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经验都是不同的,他们喜欢靠近、观察、探究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根据儿童已有经验创设情境,让儿童的已有经验与绿色课程实现“视界融合”,儿童能建构新知,在不断循环的“视界融合”中拓展知识边界,发展核心素养。践行幼儿园绿色课程的7所农村园创造多种条件,以问
5、题导向促进儿童深度学习,不断激发、不断生长,以生态思维引领的绿色课程在多元融合中凸显绿色课程的复杂多样性。(二)系统思维,层层递进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以系统思维引领幼儿园绿色课程,多维思考课程的建构、开发与生成。从时间维度,依据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发课程;同时,以三年一周期考虑课程的设置,注重小班、中班、大班各年龄段的有机衔接。从空间维度,考虑教室、室内共享空间、户外自然空间和幼儿园外的社区、地方资源,根据这些资源,开发园本特色课程。课程的开发还兼顾幼儿园的师资情况。时空筹划,是依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系统规划幼儿园的课程架构,凸显绿色课程的整体
6、关联性,进而促进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绿色课程小中大班目标集按年龄分四级目标(一级5条、二级22条、三级29条、四级248条),具体而言: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制订一级目标;依据新时代幼儿发展的相关理论,结合儿童早期可持续教育四大原则和“活教育”思想制订二级目标;对应评估指南目标,制订三级目标;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制订四级目标;同时,针对幼儿在家表现和家长对幼儿成长期望与需求,制订家庭教育四级目标(见表1)。表1绿色课程小中大班目标首先,关注广度,幼儿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每个幼儿的终身发展,而且关系到每个家庭,甚至关系到
7、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政府、家长、幼儿园要共同为孩子创造条件,鼓励儿童去探索、发现、询问、思考、比较、表达,增进对大自然的情感,丰富多样化的经验,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真正让自然教育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其次,关注深度,根据后人文主义观点,我们引导儿童关注地球上的其他“居民”,关注不同天气对动植物所产生的影响,关注身边更多有趣的生命,将注意力从儿童和人类转移到儿童与自然世界的更加广泛的相互关系上。我们关注其他生物,“亲属关系”鼓励我们采取生态视角看待和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是如何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的。另外,层层递进,亲近自然也意味着儿童浸润于自然环境中,关注自然的特点、规律和联
8、系,从整体上形成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以及对待自然的方式。最后,关注整体,面对大自然的幼儿园绿色课程是综合的、开放的,把大自然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和背景,为儿童多样化的探索创造条件。(三)动态思维,过程评价流动性、择优性、建构性、整体性、开放性是动态思维的特点,动态思维必须在与环境的交流中,在信息不断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在反馈机制的发挥中才能运行起来。变动、可行性分析、发挥思维活力、整体性思考、个案追踪研究是绿色课程过程性评价所倡导的。从单时间点的评价走向多时间点的评价,从考察质量与儿童发展结果关联性的横断研究设计转向探寻质量对儿童发展长期效应的追踪研究设计,更加深入地揭示学前教育质量与儿童发展之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教育 论文 绿色 课程 农村 幼儿园 教育质量 提升 有效 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