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抗生命的虚无和死亡的必然--联读《兰亭集序》和《归园田居》.docx
《如何对抗生命的虚无和死亡的必然--联读《兰亭集序》和《归园田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对抗生命的虚无和死亡的必然--联读《兰亭集序》和《归园田居》.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如何对抗生命的虚无和死亡的必然-联读兰亭集序和归园田居以前给学生讲兰亭集序时,总是要提隐藏在千古第一行书背后的文本深意,想强调这是一篇多么有深度的文章,但是却因为过分美妙的字而被忽略了。但这次再重新讲这两篇课文时,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共情感。似乎东晋时人们面对的世界,又以一种变化了外形而未变化内核的形象再现了。王羲之纵情山水,叹死生之至大;陶渊明辞官返乡,欲乘化而归尽。两位作者,一位出身门阀本该是占尽风流,却在欢宴之上突然感觉到无尽的悲哀;一位在宦海中挣扎沉浮多年,终于决定遵从本心回归田园畅享生活。然而这些异常的选择和深刻的思考,其实都指向一个时代:晋。和本单元前一课文陈情表一样,李密、王羲
2、之、陶渊明生活于三国末年至南北朝之间的晋,一个短暂的统一朝代。早在陈情表中我就和学生一起探讨过,司马家族的晋政权难以强调忠君,只能转而依靠仁孝治理天下的背景。所以这个看似统一的朝代其实内部统治也不甚稳定。多年的纷争和政权的更迭,使得安稳生活成为了一种看不到的奢求。而人祸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是一个天灾频发的时期。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魏晋南北朝369年间(220年589年),共爆发各类灾害619次。其中,魏晋200年间,遭灾304次(平均一年1.25次)。南北朝169年间,遭灾315次(平均一年186次)。不但比秦汉440年间遇灾375次(平均一年0.85次)高出约一倍多,也大大高于隋朝2
3、9年间遇灾22次(平均一年0.76次),唐朝289年间遇灾493次(平均一年1.70次)。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轮番袭击,无论社会地位如何,无人可以笃定地从频发的灾害中逃脱生还。如何人生垄断了社会顶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资源的土族们痛苦,因为不断变化的政治格局和高压的统治背景,更因为如影随形的死亡威胁;处于社会中底层的文人和平民更加痛苦,他们无法打破已经固化了的阶级制度,同时还要考虑在乱世之下的生计问题,同样的死亡可能只会翻倍地重压在他们身上。所以摆在人们面前可选择的道路很少,我们一样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既然死亡是必然的,那么如何过这一生?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时,得到的最普遍的答案就是:纵情
4、享乐。这其实是一个我早就预期到的答案,因为它太符合当下社会中人们的选择了。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如若死亡的利剑始终高悬头顶,多数人就会去尽情快乐的度过一生。看起来这样的选择也特别像我们初级印象中的魏晋名士们,他们游山玩水.纵情宴饮,服食五石、行为放荡,宽袍大袖.追求玄学无论是善为青白眼的阮籍,还是嗜酒佯狂裸身见客的刘伶,竹林七贤似乎就是那个时代的极端缩影。学生们很容易和他们共情,如果生命只剩下不知具体数字的短暂时光,他们愿意这样放荡不羁地度过余生。M亭集序2S-死生许望8W彭华禹作7王凝之停土石A粉it弼尢享乐主义可是,多数人的选择就是对的吗?纵情享乐之后,难道就没有一丝痛苦了吗?如果这样是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亭集序 归园田居 如何 对抗 生命 虚无 死亡 必然 联读 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