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乡愁文化解读.docx
《中国人乡愁文化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乡愁文化解读.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乡愁文化解读小时候曾听过一首儿歌,“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长大后才明白这表达的是一种思乡情。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表现的重要主题。在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关山重重,音信难通,远在异乡的游子,念及家乡,每每禁不住悲从中来,千百年来形成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思乡或乡愁成为中国文化异于其他文化的一支奇葩。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乡关何处中写道:“我想,诸般人生况味中非常重要的项是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这一况味,跨国界而越古今,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1(P148)“乡愁”文化
2、经过千百年的发扬、积淀,早已嵌入中国人心理结构的底层,成为文化遗传的基因密码,成为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本能化的情感之一。乡愁缘由汉书元帝纪日:“安土重迁,黎民之性。”认为安于故土,不愿轻易迁居他乡,这是黎民百姓之本性。由于土地对于农耕民族来说至关重要,人们世代生活在一块土地上,久而久之,对所生活的这块土地就产生了深深的依赖和眷恋之情,如果没有天灾兵祸,是不会轻易迁离家乡的,即使是不得不离开家乡,也断不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汉代无名氏的古诗云:“日暮途且远,游子悲故乡。”晋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三国魏时曹操的却东西门行云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唐代刘长卿的代边将有怀
3、云:“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0”清代崔岱齐的岁暮送戴衣闻还苕溪云:“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最著名的还是唐代诗人李白静夜思里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描写游子思乡的名句,短短的四句诗,既朴实又清新,既平常又深沉,鲜明地勾画出一副生动的月夜思乡图。2(P24)汉语中一些成语也与安土重迁有关:安土重迁,落叶归根,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对故土的怀念,是全人类共通的、乃至于动物都具有的感情。但对故土的眷念程度,中国人相比世界上其他国度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哲学思乡、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
4、都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如生命般古老而常新,即使远在异国他乡,也难以割舍。人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黄土都怀着深厚的感情。西游记里就有唐三藏出唐时,皇帝将泥土混入酒中让他喝了上路。在山西大同洪洞有一棵大槐树,几百年来许多人都来这里寻根,其来源是在明代初期,中原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安徽一带)因连年战乱和遭受灾荒,人口大量减少,明政府为此曾七次组织山西南部的居民向中原地区移民,并且在洪洞大槐树下进行登记。当移民们启程时,依依惜别,频频回首,所看到的就是这棵大槐树,所以大槐树就成为惜别家乡的标志。后来中原一代就流传着一种说法:“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5、2(P24)分析中国人的乡愁重,首先也许因为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相比,由于我们农业民族安土重迁的情怀,对自己的家乡和土地会更有依恋感。一旦离开家乡,则必定乡愁更重。再则,我们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家族观念比较强,当离开家人亲友所在的地方时,也就格外想念。中国人注重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家永远是中国人情感汇聚之所在。传统的古训是百善孝顺为先。子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辩证地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但又并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在古代,父亲去世还须守墓三年。儒家希望,这样可让每一个人能够更爱父母,也因此更懂得爱,就会有更好的品德。中国
6、的乡愁还有一个原因,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乡愁应归于某种“分离焦虑”。一般来说,婴儿很依赖母亲的怀抱,一旦母亲不在身边常常会啼哭不已,成年人的乡愁,也是类似的一种感觉吧,离开家乡就仿佛离开母亲,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人会亳不犹豫地把故乡比喻成母亲的心理机制,如以写乡愁而著名的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所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不仅仅是一种“分离焦虑”,它同时是一种对家乡,对故土以及故土上生活的人,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深沉的爱。中国人乡愁重,是中国人重视感情,爱生活爱亲人的体现。怀有乡愁,是对家乡的怀念和珍惜,是失去家乡后的忧郁和伤怀。中国人的乡愁格外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意
7、识到了自己失去了精神家乡,一个曾经非常美好的精神家乡。这个精神家乡,就是先秦时期曾有过的思想自由、信仰多元而精神张扬的中国文化。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是中国人失去精神家乡的第一次被放逐。而在以后的两千年帝制专制统治时期,总体趋势上,可以说是专制越来越严酷,而中国人的思想自由越来越少,我们离中国精神之家乡越来越远。到清代文字狱和对知识阶层的大屠杀,使我们离中华精神的家乡更是隔着山万重水万重的地步。陶渊明写归去来辞,写的是回归故乡的喜悦,实则在写回归美好心灵的喜悦,桃花源记写的是他心目中故乡应有的样子,过着“怡然自乐”幸福生活的桃花源中人,他们是“先世避秦时乱”来到这里的,足以说明中国人失去精神家园
8、是在“秦时”。乡愁文学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自古以来,“乡愁”就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母题。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这种情结折射到文学作品中,是浓浓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儿乎是在外游子的普遍心态。中国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使得故乡成为无数游子心中的一曲悲歌,是游子永远的牵挂和疼痛。唐代王维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表现了乡愁的婉约动人。游子吟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道出了母子间的深笃之情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反哺之恩。唐代作为先唐乡愁诗的集大成者,贡献出了汗牛充栋的乡愁佳作,其传播广布海内外。唐代乡愁诗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与文化价值,因其契合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人 乡愁 文化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