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情结和敬畏生命——论徐俊国的生态诗歌.docx
《大地情结和敬畏生命——论徐俊国的生态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地情结和敬畏生命——论徐俊国的生态诗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大地情结和敬畏生命论徐俊国的生态诗歌中国当代生态诗歌发展至今已经较为成熟,于坚、吉狄马力口、李松涛、雷平阳、华海、李少君、李元胜、侯良学、保伍拉且、鲁若迪基、哨兵、津渡、张二棍、何永飞等诗人的生态诗歌魏紫姚黄,各擅胜场。在众多生态诗人之中,山东诗人徐俊国的身影较为独特。他出生成长于胶东半岛东部一个乡村,从小幕天席地,与各色自然生命耳鬓厮磨,养成了敏感、内向、亲近自然的心性;参加工作后也没有离乡背井,而是在当地担任中学教师,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农事,始终与乡村、大地、大自然血脉相连。他的这种心性与成长经历在梭罗、利奥波德、雅姆、希尼、陶渊明等作家的熏陶下,发育成了一种明晰的生态意识,相信万物有灵,孕
2、育出浓郁的大地情结,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对当前日益紧迫的生态危机深怀忧虑。这种生态意识发而为诗歌,便成了徐俊国那些以鹅塘村为中心的系列生态诗歌,在他的鹅塘村纪事燕子歇脚的地方自然碑徐俊国诗选等诗集中占比较大,绿意盎然,甚为引人注目。不少诗评家是从乡村诗歌、底层书写等角度来评论徐俊国,但是这样的评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徐俊国诗歌中最为重要的一面,即生态书写的一面。本文认为,徐俊国是生态意识相当自觉的生态诗人,他的生态诗歌突破了古典山水田园诗歌传统,也迥然相异于现当代乡村诗歌传统,他把汉语诗歌中已经相当陌生的万物有灵、敬畏生命之生态伦理抒发得动人心弦,洋溢着雅姆祈祷带着驴子上天堂式的灵性与温情,为中国
3、当代生态诗歌注入了一脉清澈的溪流。一、万物有灵与大地情结在与霍俊明的访谈中,徐俊国曾说:“诗人没什么可以骄傲的,不把自己的位置放低,那又能怎么样呢?高高在上的说教和抒情,是不诚实的表现。以人类为中心的宇宙观和伦理观对人类之外的自然万物来说是不公平的人不仅应该对高于人的未知之物怀有敬畏之心,还要对我们不屑去俯视的卑微之物表示关切我希望从我做起,与自然共和谐,与万物共荣辱。”徐俊国:徐俊国诗选(2004-2014),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第166页,第155页。对于徐俊国而言,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观和伦理观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是理由充分的,他不认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甚至认为动物的
4、天真和单纯远远高于人类的机巧和利欲熏心,他以一种生态整体观的眼光来审视大自然,承认天地有大美;因此他认为人类必须颠覆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姿态,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与万物共荣辱。徐俊国相信万物有灵,反对机械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生命观。他曾说自己企图通过诗歌构建一个富有中国农耕文明特色的小村子,策略之一就是“力图使自己的写作沉下来,落到大地和充满灵性的万物上,把蟋蚁之卑、虫珞之微放大给人看,敬畏大自然,热爱它的亿万公民及其生命法则。在观照方式和写作姿态上,弃绝俯视,反对平视,倡导仰视,尊崇跪拜式”徐俊国:徐俊国诗选(2004-2014),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第166页,第155页。应该说,徐
5、俊国对万物有灵的信念,与他的乡村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例如他在诗歌鹅塘村禁忌中曾写道:“在我们鹅塘村/万物有灵石头有心”徐俊国:燕子歇脚的地方,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年,第10页。诗人笔下的鹅塘村是一个积淀着前现代的精神信仰的村庄。从启蒙现代性角度看,这种前现代的精神信仰往往被视为落后的迷信,必须摒弃,但是从生态文明角度看,这种前现代的精神信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而且正是这种生态意识指引着前现代的农民对大自然保持着一点敬畏之心,不至于像现代人一样肆意妄为。可以说,鹅塘村的诸多禁忌,产生的基础是万物有灵论,而客观效果是保护了自然万物免遭人类的荼毒残害。徐俊国曾长期躬耕于野,是当代生态作家中
6、少有的具有农耕生活经验的诗人,他与大地打交道,对土地情有独钟,形成了鲜明的大地情结。他认为大地蕴含着一切生命,大地虽然躺在自然万物的脚下,其实却是自然万物的根源,是高高在上的。因此他渴望融入大地,崇拜大地,在大地中寻找生命的皈依。在诗歌低头中,徐俊国写道:“如果不是低着头/即使眼眶里涌出泪水/我的悲悯也将浪费在自己的脸颊上/大地把我搂进她的怀抱/我因此爱上了低处的稗草/它们干燥或湿润地活着/我感动于这种自上而下的生长/低头去吻它们/它们摇晃着羸弱的身子/在风中接住我献给辽阔大地的哭泣”徐俊国:鹅塘村纪事,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第12页,第25页,第69页。诗人的悲悯不是自怨自艾,也不是
7、自怜自况,而是对自然众生的悲悯,是一种博大的生态情怀。诗人面对自然万物,低下头颅,放弃自以为是的高傲姿态,投进大地的怀抱,与低处的稗草亲近,展示一种温柔的生态立场。在诗歌俯身大地中,徐俊国则表达了对大地的感恩情怀,诗人从大地感受过麦香一样的好时光,感受过温热胸口的幸福,对这样的大地他只有感恩,但是诗人对自己曾弄脏过大地,感到悔恨,因此他的鞠躬既是对大地的谢罪,也是对大地的感恩。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人却总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占据这样,占据那样,结果导致大自然被宰割得七零八落。生态伦理的一个主要导向就是要引导人超越自我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让人再次感受大自然的浩然无私境界。徐俊国的土地情结的一个面
8、相也是对大地的浩然无私境界的深切感受。例如他的诗歌大地上的一朵小花写道:“大地是大家的我不能独享她任何一朵小花/我只是来到这里/只配静静地看痴痴地想暖暖地感恩大地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大地上任何一种好事物都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徐俊国:鹅塘村纪事,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年,第12页,第25页,第69页。面对谁都不能独占的大地,诗人只能静观、默想、感恩,即使是一朵小花,人也不应该折断占有,而应该尊重它,敬畏它。当然,大地对于诗人而言,往往更具有治愈的作用,为身心俱疲的诗人洗涤风尘、净化心灵、恢复生机,例如他在诗歌告诉所有关心我的人中写道:“昨夜我放倒自己像放倒一袋子灰烬/今早曙光揭去封条/我又接通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地 情结 敬畏 生命 论徐俊国 生态 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