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特色.docx
《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特色.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特色碣石调幽兰(下文简称幽兰)是一首历史价值很高的琴曲。现存乐谱是唯一一首用文字记录而成的奏法谱,其音乐也十分古老。幽兰在古琴史上又是一首特别的琴曲,与其他琴曲不同,它不像梅花三弄那样旋律性强,优美上口;也不像广陵散那样具有叙事性,威严肃程。幽兰的旋律有些另类,音乐感受甚至有些寂静、冷艳,其音高非习惯性的五声音调,还有许多变化音,更添其曲调的独特性。那么,该曲是因为“空谷幽兰”的题材,使它如此独特?还是幽兰因谱前所记载有“绝妙楚调”以及幽兰所处在魏晋六朝,使之在音律方面有如此不同的表现呢?本文以当代著名琴家、音乐学家吴文光先生打谱的幽会参见吴景略,吴文光:虞山吴氏琴谱,北京
2、:东方出版社,2001年。为例,从音律的视角对幽兰独特的内容进行探讨,并思考吴文光先生打谱、演奏的幽兰有哪些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地方。一、幽兰的打谱与认知幽兰-IlIb对于今天受过专业训练、特别是经受过“新音乐”风格磨炼的演奏家来说,弹奏此曲并不复杂。但在半个世纪以前,对初涉幽兰的琴人说来,除了要完成探索性的打谱外,还有忠实复原其音乐音响的任务,可谓是困难重重。(一)幽兰的打谱版本现存最早的幽兰古谱是唐代卷子本,由晚清考据学家杨守敬(1839-1915)于1885年在日本发现,由黎庶昌影摹传回中国,琴家们对这首作品十分重视。20世纪初,京师著名琴家杨宗稷(1863-1932)曾率先进行开拓性的
3、打谱,积累有幽兰古指法解参见杨宗稷:琴学丛书卷九,舞胎仙馆藏本,琴谱一。幽兰减字谱参见杨宗稷:琴学丛书卷九,舞胎仙馆藏本,琴谱幽兰四行谱参见杨宗稷:琴学丛书卷二十四,舞胎仙馆藏本,琴镜九。等成果。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音协的号召下,对幽兰的研究再次提到重要的日程,由查阜西牵头组织全国各地知名琴家共同参与打谱工作。经过三年的集中攻关,到1956年,能弹出幽兰的琴人依次有徐立新、姚丙炎、吴振平、吴景略、管平湖、喻绍泽、悻志章七人查阜西编:幽兰研窕实录第三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7年油印本,第2页。古琴曲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古琴曲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4、社,1962年。收录了管平湖、姚丙炎、徐立蔚、吴振平四人的打谱版本。尽管有多位权威的琴家前辈打谱,流传于世,20世纪70年代末,吴文光再次对幽兰进行打谱,并演奏、录制音频、视频,出版CD、DVD等形式的音像制品。这一系列成果的问世,为后学提供了极为宝贵的音乐文本、声音、影像资料。(二)幽兰内涵丰富、音律复杂幽J是首内涵丰富,音律复杂的乐曲,在定弦法、古指法、音律、节奏、曲情、意境等方面无不展现着其独特的音乐个性,也包含种种困惑。正因如此,部分琴家和音乐史学家对现今通行的个别打谱版本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认同。幽兰的音乐,旋律感不强,变化音又多,有些“难懂,在对音高、节奏、句法的把握方面都有较多的难
5、点。如果音乐处理不当,曲意难以准确表达,会有“吃力不讨好”的感觉。正如梅庵派琴家徐立莉(1896-1969)说:“幽兰半音太多,徽位虽谱中注明,如:豆许及半寸许等,但按下时实难捉摸。所以尚须练耳。必耳之听觉能辨半音而后才能按下有准则,而自不觉其音之乖异。查阜西编:幽兰研究实录第二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4年油印本,第22页。对琴家来说,面对幽兰心情是复杂的,至今仍是一首不轻易触碰的曲子。乐谱影刻于光绪十年(1884年)之古逸丛书,即便“还中土后,京师琴士辈出,亦不敢谱幽兰”黄旭东,伊鸿书,程源敏,查克承编:查阜西琴学文粹(幽兰古调初探,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
6、第57页。首位研究幽兰的杨宗稷,早先曾希望他的老师黄勉之(18531919)来发掘幽兰,但被拒绝。即使到了20世纪50年代,参与打谱的琴家仍感到难度极大,如琴家姚丙炎(19211983):琴友中不仅习弹此操者极少,且愿听此操者也乏人姚丙炎:我弹(幽兰,查阜西编:幽兰研究实录第三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7年油印本,第3页。再如蜀派琴家喻绍泽(19031988):“幽兰文字谱,很不容易打出初打时,简直摸不着音韵和节奏,后经反复久弹,始能勉强弹出。”喻绍泽:学习幽兰的经过和减字谱的试译,查阜西编:幽兰研究实录第三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7年油印本,第40页。二
7、、幽兰定弦法古今音律有差异如何解读幽兰,定弦法成为开启它的第一把钥匙。由于碣石调定弦法已失传,乐谱中仅有调名而没有定弦法的记述,在历代琴调系统中也没有喝石调的记载,因此,关于碣石调如何定弦,曾困扰琴家对幽兰的解读,并产生过许多讨论。其中,有认为碣石调与唐代燕乐二十八调的“乞食调”或鸡识调”有关的吴文光:(碣石调幽兰)研究之管窥,中国音乐,2000年,第2期,第27页。;更有琴家薛志章:“在打谱过程中,把各种调子都试过,疑难重重”薛志章:打译幽兰的报告,查阜西编:幽兰研究实录第三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7年油印本,第44页。可以想见前人为幽兰打谱所付出的努力:要知道古琴的“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碣石调幽兰 琴曲 碣石 幽兰 音律 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