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67 基础教育概论.docx
《29767 基础教育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767 基础教育概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驾驭教化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分析学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化的语言中,把教化的定义区分为三种一一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创制的”定义,是作者自己所下地定义,要求这个被界说的术语在后面的探讨中,始终表示这种规定的意义。描述性定义:是适当地对术语或者运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说。纲领性定义:是说教化应当怎样,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混合。教化的含义从广义上说,凡是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的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化。从狭义上说,是教化者有目的、有支配、有组织地对受教化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化,也包括函授教化、刊授教化等。2、分析教化
2、的构成要素和形态教化的构成要素:教化者、受教化者、教化中介(包括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环境)教化的形态:依据教化的正规化程度划分:正规教化、非正规教化依据实施教化的机构划分:学校教化、家庭教化、职业组织教化、文化组织教化、社区教化3、教化的语言主要由三种形式构成:教化术语、教化口号、教化隐喻教化口号是“主情”的,教化术语是“主知”的,教化隐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教化口号的特点:简约性、心情化、导向性、明显的价值倾向教化含义的隐喻举例:塑造、雕琢接生(苏格拉底)、生长(杜威)其次章1、理解教化起源的不同观点:勒图尔诺“生物起源论”,孟禄“心理仿照说,恩格斯“劳动起源论教化产生的条件:人
3、类自觉意识的形成、语言的产生、必需具有肯定的阅历、在大脑中建立起对一系列事物的联系、集体活动的出现2、明确陈述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一、学校的萌芽一一“青年之家”(母系氏族社会)二、学校的产生(中国夏商时期设立“校”“”“序”,世界范围内最早的是苏美尔学校)三、学校的发展(17世纪,文科中学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已经形成,以古典人文主义教化为特征,忽视自然学科,18世纪初,与文科中学相对的实科中学出现,它注意自然科学和现代语文的教学,是贫民化的学校。18世纪后,学校形成相对完整的系统,19世纪下半期,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化系统在西方基本形成。)学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严格的入学规定;2修业年限
4、的规定;3分年级教学;4、有明确的课程方面的要求;5、有严密的管理制度;6、有较为固定的专职教学人员;7、有较为固定的教学场所.3、思索学校将来发展的趋势。学习网络:学习资料、设施、设备的网络;有技能的人员相互沟通的网络;选择学习伙伴的网络;教化专家的网络“非学校化理论”教化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头的美国,其代表人物是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非学校化以后是什么、赖默学校已经死亡第三章1、概括中西教化传统的基本特征;中国:1、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西方:1、重特性独立,强调个人本位;2、重人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2、重主智主义,强调博雅教化;3、重“入世”,强调学以致用;3、重宗教,强调宗
5、教精神的养成。4、重人文精神,强调教化的世俗性。2、教化传统与文化传统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传统差异是教化传统差异的根源,而教化传统又使得文化传统间的差异接着存在或强化。3、我国教化传统的主导性思想是储家的思想。4、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以致用”并不是指实际的功用,或实利上的追求,而更多的是指个人的修养,即将所学的伦理规范运用于生活实际,将修身的要求落到实处。6、博雅教化史西方文化中最早的教化学说。它源于古希腊。也称自由教化、一般教化、文静教化。7、七艺:算术、几何、天文、乐、文法、修辞、辩证法8、东西方教化传统的差异类别中西教化价
6、值取向:1、调和社会与自我2、重学问的应用价值3、重教化的世俗性1、注意特性自由和主体意识2、重学问的内在价值3、重教化的宗教性师生关系:1、强调老师权威2、师生相互依靠3、师道尊严1、重视儿童2、特性独立3、师生同等教化行为:1、重教的行为2、教学形式刻板3、压制对情感的意识和表达1、重学的行为2、教学形式敏捷3、体现对情感的意识和表达东西方教化传统存在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在古代教化中,都过多地运用惩处,将惩处特殊是体罚作为促使受教化者听命的主要手段。第四章1、教化理论中的两条基本规律:一是教化受人的发展所制约,二是教化受社会发展所制约。前者反映教化的心理基础问题,后者反映教化的社会基础问题。
7、2、育受人的心理发展包括两点:一、教化受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所制约,表现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共性(一-般性),二、教化受人的发展的差异性所制约,表现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性(特殊性)。3、亚里士多德曾把人的灵魂区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4、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有3个最为闻名。一是皮亚杰的发展相识论,二是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格赛尔的成熟理论,此外还有赞科夫的“教化与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皮亚杰区分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阶段:(0-2)感知运动阶段,(2-7)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在思维上有不行逆性的特点,(7-11)详细运算阶段,这阶段出现的标记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9767 基础教育概论 基础教育 概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