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以及措施.docx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以及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以及措施.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以及措施摘要: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愈发频繁,因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在发生数量、规模和范围方面均显著增加,地质灾害导致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同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新型监测技术得以应用。其中自动化监测凭借其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等特点,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长期布置在野外,设备损坏丢失情况频发,数据不连续,准确性低,难以为地质灾害预警判断提供长期有效的数据支撑。因此,文章重点分析了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问题和措施。关键词: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问题;措施获取长序列连续监测数据,是进一步进行监测和预报的先决条件和依据。在地质灾
2、害预测方面,利用传感器来实时获取地质灾害相关数据,通过对传感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处理,从地质数据中获取各类地质灾害的异常变化数据,该系统会做出相应的判定,并进行相应的预警预测。可见,在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中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更快的处理数据可以使监测系统效率提高,更准确的发现地质变化,可以使监测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1 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人为或自然损坏,太阳能板供电不足,无线通讯条件较差,专业监测设备长期处于露天状态,同时由于受传感器损坏等原因的限制,以及专用仪器的监控状况不稳定,数据不连续,数值跳跃,不能进行数据的实时收集和传递,对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
3、阻碍。1.1 数据异常、跳跃利用危岩压力监测设备、地表裂缝监测设备以及深部位移监测系统等,借助于对终端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监测或者由技术人员分析与处理数据信息,来判断位移的大小以及坡体是否稳定。一般来说,监测数据要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稳定的状况,在降雨情况下,或在探测器下面发现东西的情况下,不同的数据会有显著的差别。人类工程活动会对监控数据产生较大的冲击。一般情况下,正常两个小时甚至半天返回监测数据,下雨时加密采集频率,每十分钟左右返回数据。但由于雨天的太阳能板供电不足,无线传输信号不好等因素限制了雨量计的正常工作,造成了数据延迟、丢失等问题。1.2 数据相关性差从原理上讲,在降水过程中,水分、泥位
4、值等随降水而有一定的差异,但与实测数据的关联度较低。比如在某地区进行的一项地质灾害监测中,分别在地下O.2m,0.4m,0.6m,1.0m,1.5m处布置了5个传感器,观测数据表明,大气降雨量和土壤含水率之间的相关性不大。1. 3阈值确定复杂通过比较以往的降雨观测数据,可以看出,当降雨观测值很低时,很可能会发生灾害,相反,当观测值很大时,降雨的观测结果就会消失,因此仅依靠降雨的观测数据来预测是很困难的。还应当分别计算10分钟、30分钟、1小时、24小时、累计小时最大等几种类型的降雨量,综合仿真降雨条件下的各种灾情,做好相应的预报。1.4数据含义不明在泥石流孕育或者发生以后,由于断裂、挤压、摩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 自动化 监测 存在 问题 以及 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