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张伯端的性命思想研究.docx
《【道学】张伯端的性命思想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学】张伯端的性命思想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道学】张伯端的性命思想研究张伯端的性命思想研究孔令宏摘要:张伯端在形而上层次以真一统帅真精和先天气,落实到形而下而有精、气、神三宝合修的主张。为了圆融地处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不得不把精气神的理论发展为性命理论。张伯端在综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二分,发展了前人关于性命关系的思想,提出了先命后性、性命双修、重性轻命等思想,为后世道教的性命理论确立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关键词:道教、内丹、精、气、神、性命张伯端(984或987?1082年),字平叔。他从小就博学多闻,习炼丹功。他曾经做过府吏,因火烧文书坐累谴戌岭南。后来在成都天回寺遇到一个异人授道,改名用成,后世尊称他为紫
2、阳真人。张伯端着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以下简称青华秘文)、奇经八脉考、紫阳真人语录等。一.精气神的理论张伯端认为,内丹修炼首先要体认天地万物生成的本源,明了造化生成的秩序。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修丹必须效法道,反转造化生成的顺序,逆用阴阳,逆施造化,立乾坤为鼎器,盗先天一耒作为丹,以丹炼形,达到无形,与道合一。道的存在既然没有终止,得道成仙的人,他的寿命又怎么会有终止呢?那如何逆呢?首先,归三为二,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2。玄牝即人体阴阳交会之处。接下来,归二为一,寻找先天的本源,即先天一席。但这仍然得在后天中寻求
3、,因为后天的本体在人身中的存在与先天的本源是同质的。正如陈显微在周易参同契解中说:欲合万殊而为一者,必先于万殊之中求其一者而为基也。此金丹之法有取于用铅者,其理如此。3从修炼的最终归宿来说,先天一席也称为真一。如同道是恍恍惚惚、浑浑沌沌一样,真一也须从恍惚杳冥中寻求,但这不是靠主观的想象,因为真一是实实在在的。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4真一具有实存性,所以也可称为真精。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灵光永不离5。黄金室即丹田,一颗灵光即金丹。真精返回丹田就意味着金丹炼成。所以,从内丹修炼的终极目标来看,真一是三位一体的,是作为本体的道、作为本源的元气和作为修炼的实
4、体的真精的统一。先天的、形而上的元气、真精,在后天的形而下的修炼中就表现为气与精。修炼中对气和精的操作与调节得依靠心。心又有意、神等具体表现形式。张伯端认为,内丹修炼要处理好心、意、精、气、神这五者的关系。他认为正确的关系是:心为君,神为主,气为用,精从气,意为媒。按照陈技无极图所示,无极是心,阳动阴静是神,以土来攒簇五行是意。换言之,寂然不动是心,感而遂通是神。意生于心,心者,神之舍,心是意、神的物质依托。意生于神,为神之用,意是神的功能发挥的表现形式。如果说心是大脑,脑的机能是神,脑的思维就是意。用意控制三者配合,能够起到中介的作用,所以称为媒,又叫做意土、黄婆。按照丹法理论,火为神的代号
5、,因木生火,所以以木代指元神,以火代指后天神;水为精的指号,因金生水,所以以金代元精,以水代后天精。金水为一家,木火为一家,土为一家。这就是所谓三家相见结婴儿的三家的意思。不过,如果兼顾物质基础和修炼运用而言,心、意、精、气、神这五者的关系可简要地概括为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互相依赖,相依为用:精非气不盈,神非气不充;精因气融,气凭精用;气因神见,神凭气用。6精气神三者之间,由于精是基础性的物质实体,其活力不是很强,所以,相对而言,气与神在内丹修炼中的作用更大一些。就气与神二者的关系而言,应该以气为体,以神为用,这就凸显了神的重要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伯端有神统帅精、气的主张:神者,
6、精气之主,金丹之道始终以神用精气者也。7但张伯端的精、气、神并非一般意义上而言的,他说:炼精者炼元精,非淫法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念虑之神。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9。把精、气、神解释为元精、元气、元神,这在道教思想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元精、元气这两个概念在汉代就出现了,但元神则是南北朝刘宋时才出现的。元气即东,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至理论行气,凡有关道术的都用东字,有关呼吸的则用气字。先天为东,后天为气,先天而至清至纯,是后天气的根源。但把元精、元气、元神三个概念联系起来运用,张伯端确实是第一人。这一点的意义还在于,此前以精、气、神三合为一凝结成丹在理论分
7、析中存在困难,因为精往往被当作具有生殖作用的精液,气往往被当作呼吸之气,它们如何与神结合,这在理论上很难给出解释,在实践中也难以证实。把精、气解释为元精、元气,把它们非实体化了,与神的结合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由此不难解释先天的精、气与后天的精气的关系。先天之精处于潜藏于机体深处,寓于元气之中,氤氤而无形,若受外感因后天念虑而动,就转变为凡精,存在于后天气之中。其次,先天观念与内丹术相结合,对后世道教影响深远,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修炼的目标被设定为先天元阳,内丹学可从先天一气而寻绎修道、体道的依据,论证内丹修炼可以成功的可能性。二是奠定了此后内丹学内向追溯本源的思维特征。这一特征使得内丹修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学 张伯端 性命 思想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