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壶关县志所载祈雨相关碑刻考述.docx
《清代壶关县志所载祈雨相关碑刻考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壶关县志所载祈雨相关碑刻考述.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清修关县志所!新雨相关碑刻考述我国自进入农业文明以来,形成了以农为本的治理传统。对农业的高度依赖,使得国家对于影响农事的天文气候有着高度的关注。翻阅明清以来的州府旧志不难发现,风雨雷电山川坛等标志着国家正祀的庙宇建筑,是京城、府城以及县城建筑的标配;而如进一步翻阅艺文、金石志,则会发现“祷雨辄应”“祷雨立应”之类的表述时常现身其中。具体到庙宇林立的晋东南地,上述记载则更为普遍。鉴于这种原因,笔者选取自己的家乡一长治市壶关县的清代旧志中的艺文志,对其中涉及祈雨仪式的庙宇碑刻,从主祀神灵、迎神赛社以及碑刻资料的时空分布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1。一、县志所载祈雨碑刻存量情况目
2、前可见的壶关清代旧志共有5版,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版、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版、清乾隆三十五(1770年)版、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版与清光绪七年(1881年)版。除顺治十八年版外,其他几版较为易得。综合查阅这几版县志,兹将诸版本县志中涉及祈雨内容的碑刻资料统计如下。由表可知,清代壶关县方志中共存与祈雨相关的庙宇碑刻共10通。如从时间跨度来说,这些碑刻横亘宋、元、清三代,其中宋代碑刻1通,元代碑刻3通,清代碑刻6通:如从庙宇及所供奉神灵来看,冲惠、冲淑二仙(真泽宫)碑刻有3通,玉皇大帝(玉皇七佛庙)碑刻有2通,李靖(灵泽王庙)碑刻有2通,龙王(龙王庙)1通,其他碑刻2通。二、县
3、志所载祈雨碑刻分析(一)促进二仙信仰长盛不衰的求雨事件在晋东南区域信仰中,二仙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极。从留存数量来看,二仙碑刻留存量在诸庙碑刻中数量最多;从时间上看,“真泽宫碑刻自宋至清皆有留存,横亘千年。那么,二仙信仰何以长盛不衰?从田野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来看,二仙信仰之所以长盛不衰,大抵原因有三。一则侍奉继母吕氏至孝,足为道德典范以教化世人;其次,在宋与西夏的作战过程中,“二仙”曾显灵边陲为部队提供粮草;三则祷雨立需,对地方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县志所存的三通二仙庙碑刻中,均提及了“求雨灵应事件。在宋政和元年的乐氏二真人封号记中,时任壶关县县令李元儡写道:大观三年,岁在己丑,秋七月,祷早于
4、真泽之祠,诚感其通应于响,于是退述二女慕仙之意请于府,丐奏仙号以旌嘉应,府以事上于漕台,漕台覆日:俾具灵迹。乃询邑民,得先后祷感应之状复于漕台,旋蒙保奏如县所请。既达宸听,即蜴俞旨,太常定议禁掖命词。越政和辛卯夏四月丙辰,敕封二女真人之号。长日冲惠,次日冲淑。道光珑关县志光绪壶关县续志等所载祈雨碑刻汇总在这通碑刻中,县令李元儒详细叙述了“二仙”受朝廷敕封的经过。二仙由俗神进入国家正祀体系,恰是由于这次求雨事件2。而在元中统二年的重修真泽二真人庙序中,元人宋渤则提及了元时的一场求雨事件:“国朝至元五年魏人郅朗来守邑,等荣之请应不逾夕,乃日需泽,敷惠神明之职J与宋政和年间敕封二仙神祠庙额“真泽”类
5、似,二仙在元代同样因为求雨事件而被当地政府授予“需泽”的荣誉称号。自唐开始,二仙即是壶关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也恰恰因为如此,国家重要的祀典“雪祭”与其发生了融合,这与当代二仙与求子习俗、人生仪礼结合颇为紧密有着极大的不同。清乾隆间壶关县县令杨宸的真泽二真人庙记中,对自唐以来的二仙显圣事件做了总结,在碑文的结尾处,他认为:盖自唐宋以来,其感应之载诸志乘而非渺茫者,如是夫守土之官,为神人主,况二真人孝于亲、惠于民所谓立德立功,与日星比烈者。是乌不可亟为表章,使人知所崇奉哉。二仙信仰于目下可考的文献资料,最早当属唐乾宇年间的大唐广平郡乐公二女葬先代父母有五瑞记。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二仙信仰长盛不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代 壶关 县志 祈雨 相关 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