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教案】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年级高一年级授课时间1课时课题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本节内容中我们主要探讨在认识人地关系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人地协调,并在此过程中探讨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原则以及实现途径。目前,全球和我国均面临着深刻的环境危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生态的良好转换,是当前我国复兴需要面对的问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观道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结构合理,循循渐进,点例结合到位,对于知识点的把控力度较好。能够很好的让同学们认识到可持
2、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与原则,并能够运用课堂活动以生活为情境为案例进行实现可持续发展观的途径分析,在对学生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很好的操作性。同时,本节内容也能够很好的相衬前期人口、城市、产业发展的知识点,并为学生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做出奠基。学情分析环境时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悄无声息的发生在身边并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中,人们对环境的美好追求愿望越来越高,既要实现经济的快速高质发展,又要实现绿水青山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共识。但是如何去实现可持续发展观,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途径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生活中虽在新闻中经常接触该类信息
3、,但难以将其与所学的地理知识关联起来。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去分析问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善于结合学情,利用生活当中的环境问题的具体解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可持续发展观分析,并形成正确的人类与环境发展观念。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理由。地理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理解不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人地协调: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明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地理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
4、搜集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教学重难点理解并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思路引入新课【课程导入】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播出了一部中国拍摄的短片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人各用一句话描述对20年后的期望。全球公众都听到了中国强烈有力的声音。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通过课本上的案例,做为新科导入的内容,更好的使学生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观【基础预热】一、可持续发展内涵1.背景:环境问题是一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
5、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根本上解决问题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2 .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态可持续。4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 .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2 .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有:消除贫困、实现循环经济和提倡可持续典本环节主要依靠学案(导学案)让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的能力(时长5分钟)、可持续发展观【课堂探究】探究一:人地关
6、系的发展历程材料一: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成与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同本环节主要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将时期采集渔猎时代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水平低下,发展缓慢灌溉和耕作技术发展空前提高继续提高主要问题改造环境的能力微纲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趋于恶化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自然界开始向人类报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地关系既崇拜又依赖,人基本和谐征服环境,主追求人地关系和学生分成6各小组进行讨论性学习,并根据自己的谈论完成对应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强化学生对前期基础预热知识的巩固,教师在此活动过程中,要注重
7、发挥引导性的作用,及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设计时长25分钟)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地关系的思想逐渐形成并发生演变。在早期采集渔猜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较强,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进入农业社会,随着拼作和灌溉技术的进步,人类已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然规律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例如,我国在养秋战国时期,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这一时代,尽管也出现一些环境问题,但是总体上呈现出基本和谐的人地关系(图5.16)进入工业社会,人们对人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走向 协调 可持续发展 教学 设计 人教版 2019 必修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