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孕期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治与管理2024.docx
《围孕期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治与管理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孕期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治与管理202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围孕期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治与管理2024高催乳素血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可由多种生理、病理、药物因素引起,常常导致闭经、溢乳和不孕,多数患者经药物治疗有效并恢复生育能力。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妊娠时机、合并垂体催乳素瘤孕期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使用原则及孕期监护等均是医患关注重点。本文根据不同原因所致妊娠合并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及孕前、孕期与产后管理分别进行阐述,以协助临床决策。催乳素(PR1.)是由垂体前叶催乳细胞合成及分泌的多肽激素,下丘脑多巴胺通过门脉系统作用于催乳细胞表面的多巴胺D2受体可抑制PR1.分泌。高催乳素血症是指由不同原因导致的血清PR1.水平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孕
2、或复发性流产等。随着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恢复排卵并妊娠。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妊娠时机、孕期DAs的使用原则、合并垂体催乳素瘤者孕期的监测监护及胎儿安全等均是医生和患者的关注重点。一、高催乳血症定义及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PR1.水平持续增高的状态,一般认为高于25ng/ml时应视为高催乳素血症。临床上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药物性及特发性。(一)生理性高催乳血症PR1.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入睡后6090分钟血PR1.水平开始上升,早晨醒前达峰值,醒后1小时内迅速下降,上午911时进入低谷,进餐30分钟内PR1.分泌增加50%100
3、%,尤其是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后。PR1.的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激状态下(如激动、紧张、寒冷、麻醉、手术、低血糖、性生活、运动时)PR1.水平可一过性升高,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因此,采血测定PR1.时,要求当日晨起无性交或其他剧烈活动,清醒静坐半小时,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上午911时取血。考虑PR1.属于应激性激素,临床上对于首次PR1.水平升高者建议重新复查,排除PR1.的生理性波动。妊娠期孕妇血清PR1.水平从孕61。周时开始上升,逐渐增加,至足月时可达200400ngm1.哺乳期通过乳头吸吮刺激,触发垂体PR1.快速释放,血清PR1.水平在产后6-12周逐渐降至正常,延长哺
4、乳时间则高PR1.状态相应延长,并出现产后闭经。(二)病理性高催乳血症1 .垂体腺瘤催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分泌性垂体腺瘤,占高催乳素血症的20%30%,约占所有垂体腺瘤的50%,常见于2050岁女性。其他为生长激素腺瘤(25%40%有高催乳素血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和无功能细胞瘤等。催乳素瘤按体积分类,直径41Omm为微腺瘤,位于鞍内;直径10mm为大腺瘤,直径4cm为巨腺瘤,可局限于鞍内或向鞍外扩展,引起压迫视交叉神经、下丘脑及第三脑室等症状;偶可侵蚀蝶窦和海绵窦,累及颅神经,称为“侵袭性催乳素瘤”。2 .垂体柄效应任何损伤导致多巴胺通路中断,如垂体柄和门脉血管的压迫,都可通过”柄效应”引起高
5、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是非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如颅咽管瘤、脑膜瘤或转移性垂体疾病等。由NFPA或其他颅旁肿瘤引起的柄压迫,PR1.水平通常VloOng/ml。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患者中有7%10%表现为高催乳素血症。3 .其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肝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癫痫、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异位PR1.分泌增加,如未分化支气管肺癌、胚胎癌等均可能出现高催乳素血症o胸壁疾病或乳腺慢性刺激,如创伤、带状疱疹、神经炎、乳腺手术、长期乳头刺激等都会引起血PR1.水平升高。(三)药物性高催乳血症多种药物可干扰多巴胺合成,影响多巴胺代谢及活性,结合并消耗多巴胺受体,阻断多巴胺
6、作用,导致高催乳素血症。药物性高催乳素血症者PR1.水平多VlOOrIg/ml,可有典型症状。1.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帕利哌酮、氨磺必利等,止吐药多潘立酮和甲氧氯普胺等;2.多巴胺耗竭剂: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甲基多巴等;3多巴胺转化抑制剂:吗啡、阿片肽、可卡因等麻醉药;4 .二苯氮类衍生物:苯妥英、地西泮;5 .激素: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及抗雄激素类药物等;6,组胺H2受体拮抗剂:甲善咪胭等。(四)特发性高催乳血症血PR1.水平轻度增高,多在31100ngml,并伴有症状,但未发现明确原因。需排除生理性、药物性及病理性原因,可能因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引起。有研究显示,本症随诊
7、6年后约20%患者自然痊愈,10%15%发展为微腺瘤,发展为大腺瘤者罕见。二、高催乳素血症对生殖功能的影响PR1.调节性腺类固醇激素分泌,直接作用于下丘脑,抑制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导致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减少。PR1.还可抑制下丘脑KiSSPePtir1,从而抑制GrlRH释放,导致黄体生成素脉冲幅度和频率降低。此外,PR1.对卵巢具有直接外周效应,抑制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上述机制都可引起女性月经不规律,黄体期缩短,月经稀发,闭经、不孕、复发性流产及溢乳,而长期低雌激素水平状态,会导致患者面临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的风险。三、妊娠合并高催乳素血症诊治与管理妊娠合并高催乳血
8、症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孕前存在高催乳素血症病史,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确诊妊娠。孕期及产后管理遵循病因治疗原则。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孕期PR1.水平的生理性升高,不论何种原因所致高催乳素血症,孕期均不建议行血PR1.水平检测来判断原发病的变化或进展与否。(一)妊娠合并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诊治与管理1 .妊娠合并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诊断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垂体催乳素瘤,孕前多有典型的闭经(85%90%)、溢乳(84%)和不孕症状,并经磁共振成像(MRI)平扫或增强检查明确存在垂体占位性病变。经DAs治疗后患者恢复月经及排卵并妊娠。孕前诊断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时需注意(1)若血PR1.水平V100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孕期 催乳素 诊治 管理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