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古丝路.docx
《回首古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首古丝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回首古丝路【摘要】古西行记是除“正史”外研究西北地区的另一种一手资料。杨建新教授编著的古西行记选注中摘录了29篇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西行游记,在这些西行记中,记述者们在其行记中记录了当时西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社会结构以及笔者自身感受和看法。本文将这29篇古西行记按照作者或游记主人公的社会角色进行了分类处理,叙述不同阶层从不同视角对古代西域的描写,以此来还原一个立体的西域。本文通过分析古西行记中作者的叙述,一方面通过这些游记叙述试图阐释古代西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另一方面则通过其叙述试图寻找其话语中包含的时代建构的文化特色以及其背后的知识逻辑。【关键词】西行记;古丝绸之路;西域观察
2、西行记,又称为西传记,指的是在我国历史上从中原到西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官员、学者以及僧侣等人在途中的所见所闻。这些行记是除“正史”外研究西北地区的另一种一手资料,其中不仅体现了古代中西交流要塞咽喉西北地区的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情况,其本身的研究价值也很高。1987年,兰州大学的杨建新教授编著了一本古西行记选注,其中的材料就年代来说上自西周,下达清代,题材风格不一,有旅行者自己所写,也有他人根据旅行者口述或从其他资料整理而来的材料。本文将古西行记选注中所摘录的古代西行记分类进行梳理叙述,试图分析古代不同时期、不同阶级、扮演不同社会身份的人是如何记
3、述他们眼中的“西域”。通过梳理分析古西行记,不仅可以从不同维度还原古代“西域”不同时期的真实状况,还可从这些叙述中感受到作者对“西域”的定位与认知。同时,近代西方探险家对欧亚大陆各个地区都进行了多次探险和考察,通过撰写对“西域”的回忆录、游记、调查报告,建构了西方对“西域”的认知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西域”乃至整个东方都是落后无知的地方,是没有能力进行自我研究,只能被别人定义的地方。而古西行记则给出了完全区别于西方的别样视角,不仅打破了西方认为东方无“西域”研究的固有观念,也从另一个维度描写了“西域”,使其形象更加饱满。一、古西行记中的共同描述古西行选注共摘录了29篇游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4、,每篇游记都以作者简介及作品说明、正文内容、注释三个部分组成。在这29篇游记中有一些相似的叙述点。首先是对日程和距离的记述。这29篇游记大部分的作者或主人公都曾亲身前往西域,在游记中有很多关于距离的叙述。不同于现今习惯的用长度计量单位来计量距离,古时的游记多用时间单位来记录两地之间的距离。例如在穆天子传中,作者以“戊寅”“庚辰”“甲午”等表示日期的名词置于段首,之后会记录穆天子在那一天所经之地以及活动。且有证据表明,这些表示时间的名词并非单一如同日记中日期的含义,它更代表着一种距离标识。周穆王西祭昆仑的途中,总共举行了四次盛大的朝会,其中两次最为盛大的为祭昆仑黄帝宫和见西王母,两次朝会皆为“甲
5、子临朝”,也就是说周朝人对这条西去昆仑的路线极为熟悉,周穆王西行的旅程是经过认真计算而确定的。在法显传中也有类似表达:“南行四日,入葱岭山”“行二十五日,到竭叉国”等。其次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此29篇游记上至西周,下至清朝,有关自然环境和地理的叙述诗每篇必会出现的内容。葱岭、赤岭、果子沟等西域地点的地理位置、山川水文、气候条件、植被分布、动物品种以及其他自然景观。在不同时期的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称呼,因此这些有关西域标志性自然风貌的描写为西域地名研究提供了一手材料。第三是对人文生活的叙述。在这些游记中,虽然叙述者的身份不同,但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对当地的人文生活进行了叙述,只是观察的侧重点各不
6、相同,有些人关注的是当地的居民生活、有些人关注的是当地的上层阶级生活、有些人关注的是当地的宗教信仰情况。这些不同在下文中会分类详细说明。综上所述,古西行游记的作者们有一套较为固定的观察模式,用日程来记录距离和路线,描述沿途的地理风貌和气候环境,再对当地的人文状况进行描述。二、古代不同社会角色眼中的西域由于相似的社会角色会有相似的关注点和叙述,本文按照作者的身份和西行的目的符29篇游记分为五类进行叙述:分别为:僧侣道士西行记、官派使团西行记、士兵西征日记、学者西行记、官员西行记。通过对游记的分类叙述,来展现不同人群对西域不同视角的观察。(一)僧侣道士西行记。本书主要摘录了法显、宋云、玄奘、慧超、
7、悟空五位僧侣去印度取经的西行记。除了对路线和日程的记录外,他们对沿途诸如葱岭、赤岭等地的山川水文、植被分布和其他自然景观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人文方面,这些游记的作者关注了沿途居民的生计方式,例如在往五天竺国传对吐蕃国居民的生活有如下描写:“以毡帐而居,与突厥相似,随逐水草。国王百姓等,总不识佛法,无有寺舍。人民极黑,白者全希。言音与诸国不同,多爱吃虱。”在五位前往印度取经的僧侣中,宋云一行是最特殊的,因为他带有北魏太后给予各国的诏书,所以其一行的目的不单单是去印度学习佛教的相关知识,更带有使团的性质,所以在其游记中对沿途国家的上层社会生活记述颇多,例如其中对恢哒等国的王及王后着装、宫殿布局以
8、及与使团接触的场面皆有诸多描述。除此以外,这五位僧侣对佛教相关事宜颇为注意,从佛教徒的视角记载了沿途地区的佛教古迹、佛教的信仰情况建筑教派及其分布、佛教的信仰和传播情况、佛事活动和僧侣生活等,尤其对当地有关佛教的传说故事记载详实。本书中收录的道士西行记主要是描述丘处机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与僧侣记述相似的一点是,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丘处机也极为重视道教在西域的传播,在此篇游记中详细记载了丘处机及其弟子在西行途中在蒙古等地建立道观、宣传道教文化,把道教等中原传统文化传到西域及中亚各地的诸多事件。在人文方面,该游记不仅对回鹘城别失八里(现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吉木萨尔)、西域、蒙古及中亚今阿富汗、塔吉克、乌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首 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