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史门径探赜.docx
《治史门径探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史门径探赜.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治史门径探质【摘要】发明历史研究门径对于治史至关重要。通过读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再结合其他先辈学者的治学经验与自身史学研究实践,笔者认为历史研究者应该在以历史学为本位的前提下进行博通研治,并以文献考证素养、文史哲涵泳下的史料准备及阐释素养、社会科学理论素养作为三大支柱,共同支撑历史学研究的开展。【关键词】严耕望;治史三书;治史门径;学科交叉;札记笔者曾多次奉读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每次皆开悟甚大。该书知识体系庞大,涵盖历史研究的多方面。笔者读此书期间亦对治史门径有所邃思,下面将结合前辈学者的经验以及自身在史学研究上的总结,进行研究探质,希望有所发明。一、历史学本位下的博通广识历史学理论对于研
2、究历史有诸多裨益,是指引学人研究方向的灯塔,因此当重视理论方法的研究与整理,重视史学门彳朗的探索。目前史学界研究碎片化的情况十分突出,着眼于细碎、支离的研究课题,对于宏观的历史研究用功却不够或者没有能力去做研究。专攻一隅固然有部分可取的地方,但是这也导致了历史研究者对历史问题的把握不甚全面,导致对问题的看法、阐释出现偏颇、误解。严先生认为:“历史牵涉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非有相当博通,就不可能专而能精,甚至于出笑话。所以治史最为吃力。”17因历史学的学科性质,所以非博通无以治学,如果不能做到博通,在具体的史学研究中就会出现低级甚至致命的错误。然而随着学术体系的西方化与现代社会对于专业领域知识的高要
3、求,逐渐固化的学术分科思维导致学者研究的视野逐渐萎缩,探索的领域逐渐狭窄,研治的问题逐渐碎片化。桑兵认为:“在分科治学的取向下,学术进入侏儒时代,尤其难以达到通的境界。”265在目前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学者应积极迈向博学广识之路,不能埋头一隅,尤其是历史学者更应如此。历史学的性质决定了知识狭隘终难成大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需要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以为己用。“史学为一整体性的学问,应在全面观照之下研究具体。所以读完书再做学问,乃取法乎上的治学之路。所谓通识,应是贯通融通之通,通透通达之通。”258历史学是强调知识整体性的学问,分科治学趋于一隅对学术研究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竭力摆脱这
4、种局面,培养“通儒”。对历史工作者而言,博通广识至关重要。但是研治历史应当以历史学为本位的前提下进行博通广识,若抛弃此前提,研究历史将走向歧途。如何才能做到以历史学为本位呢?章学诚曾言:“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各因其习而习也。”352学科特点决定了学风各异。我认为史学研究应在“专于史学,博通诸学”中找到平衡点,各取其要,把握历史学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方能避免偏重一端。严先生认为:“历史学是一项人文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所以研究历史就当从史学本身入手,庶免有先天性的先入为主的性向。若先从别的某一学科入手,势必走上来就无意中执著在某一方面,他的着眼点关怀面不免先有局限,方法上意识,上也不免有所偏
5、向。”1153历史学是一门博通之学,涵包甚广,因此治学要执其锁钥、明其要津。研究历史应首先从历史学入手,若从其他学科入手,在学术关怀上不免受其影响,方法意识亦会有所偏向。“研究史学不但不要从中文哲学入手,就是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入手,也有同样毛病。”1153此点笔者深有所感,早年治学以文字、音韵、训诂肇始学术,其后研治历史、视野与着眼点皆有所偏重三者,虽力图修正,但颇费精神。因此治史应以历史学为肇端,在固其本位之后,博涉诸学以求广识贯通,知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二、文献考证素养文献考证素养是史学工作者的基本功底,犹如高楼之基、巨人之踵,它让学者具备了考证史料史实、辨别真伪是非的能
6、力。历史学的一切观点结论都建立在史料之上,故而史料对于历史学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史料以求真为尚,真之反面有二:一日污,二曰伪。正误辨伪是谓鉴别。”488史料的真伪、正误如何判断,如何读懂古籍,正确理解文意;如何辨别史料源流沿革?如何考证史实?这些问题是历史学研究者必须弄明了的。鄙人浅见,认为历史学者必须瞭然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文献研究必备学问。这是历史学者的基本功底,如此方有能力去阅读、整理、运用史料,吃透史料。中国历史史料种类繁多,各种字体如甲骨文、金文、篆书,以及古籍上的各种异体字、古今字、别字等都会直接影响史学工作者的阅读。尤其是先秦史、秦汉史研究学者,如说
7、文解字尔雅是必读之册。此外书法亦是历史学者需了解的,明清、民国时期的众多手札,如不懂书法,必然影响史料的整理、编排。史料的真伪、正误的辨别亦是需要学者对以上学问的掌握。“浅学的人只觉得汉学家斤斤的争辩一字两字的校勘其实汉学家的功夫,无论如何琐碎,却有一点不琐碎的元素,就是那一点科学的精神。”5329对于历史学者而言,作这些史料研究整理工作不是终极目的,但是这确是寻求“真实历史”的第一步。史料作为证据、论据,支撑着学者的观点。胡适认为:“清代学者的科学精神总括起来,只是两点:(1)大胆的假设,(2)小心的求证。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新发明。证据不充足,不能使人信仰。”5330因此历史学者应秉持着这种
8、科学的人文精神,从事历史研究,寻求“真实的历史“。而真实的历史考证需要上述文献素养的支撑,若此功夫不修,则史学难成也!然而目前的历史学术界并没有很好地继承这种人文科学精神,脱离史料、曲解、歪曲史料的现象层出不穷。“从基本功的角度说,一定的语言学、文字学和历史语义学的知识与技能,对于考辨和解读文字史料是不可或缺的。”6133现代学者似乎缺少清代朴学精神,甚至对这种考据精神嗤之以鼻。“轻视考证使人们阐释历史的尝试从一开始就带有极大的缺陷。它不仅使人们忘却求实这一史学基本职能,而且使历史学难以不断更新。”766史料缺乏真实性,将从根基上摧毁所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论点。历史学者应重视史料对于历史学的价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