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练习.docx
《河中石兽 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中石兽 练习.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河中石兽四、(2020娄底)阅读河中石兽,完成15题。(17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戋铁把,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眯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
2、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巧娜的一项是(2分)()A.是非/木柿B.盖/石性坚重C.一老河兵/闻之D.阅/十余岁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本碘的一项是(2分)().山门耳于河(倒塌)B.遂反硼流逆上矣(顺流)C.沿河求之(代石兽)D.莫不可得(终了,最后)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聊的一项是(2分)()A.选文作者纪监J,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的经典文献。B.选文简洁之至,又很生动。第段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在
3、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考虑不周,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D.选文情节波澜起伏,平而不板。作者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最后又引出老河兵的“又笑日”,揭晓谜底。4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棹数小舟,曳铁把,寻十余里无迹。(3分)译文:(2)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3分)译文:5 .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选文讲述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5分)四、1.(2分)A【解析】“是非木柿”中的“是”为代词“这”,“非”是否定判断词“不是“,根据句意可知应该在“是”与“非”之间停顿。2. (2分)B【解析】“溯流”的意思是“逆流”。故选B项。3. (2分)C【解析】考虑不周,认识片面的是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是寺僧。故选C项。4. (6分)(1)(3分)(寺僧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钿,(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2) (3分)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5. (5分)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善于观察和总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中石兽 练习 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