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鲜洪奭周的中国诗文选本编选及其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朝鲜洪奭周的中国诗文选本编选及其意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古代朝鲜洪爽周的中国诗文选本编选及其意义摘要:古代朝鲜文人洪爽周编纂了多部选本,类型多样,既有诗歌选本、古文选本亦有史学选本,其中有关中国古代诗文的选本尤具特点。考察洪灾周编纂的诗文选本,可探知其编选宗旨、编纂动机、编选特点等信息。洪爽周所编中国古代诗文选本反映出的文学思想与其诗学批评形成互文关系,对构建朝鲜古代文学批评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洪夷周的诗文选本编选也是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的鲜活例证。关键词:朝鲜;洪爽周;诗文选本;诗学批评中国古代产生了大量诗文选本,选本既是一种文本形态,又是独特而重要的批评样式,其批评形态以“选”为主,而“选”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行为,使选本具有其他批评样式不具备的独特
2、优势。张伯伟说:“宋代以后,选本成为中国文学批评中包容性最广、因而也最便于扩大影响的批评方式。如果我们把眼光扩大到整个汉语文学世界,就不难发现,在域外汉文学圈中,影响最大的也是选本。受到中国文学选本的启示,在这些国家中也出现了自身的文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古代朝鲜也出现了大量各种类型的诗文选本,这些选本大多以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作为编选的对象,其中朝鲜朝文人洪夷周编纂的中国古代诗文选本颇具代表性,不仅与其诗学批评思想形成互文关系,更是中朝文学交流的有力见证。洪爽周(1774-1842),字成伯,号渊泉,朝鲜正祖十九年(1795)进士及第,历官刑曹判书、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奎章阁直阁、左议
3、政等。洪爽周分别于朝鲜纯祖三年(1803)、三十一年(1831)两次受命入清京师,与清朝文人士大夫多有交流。著有渊泉先生文集三十三卷,其中卷一为赋、歌操,卷二至卷五为诗歌,卷六至卷三十三为文章、随笔,艺术成就较高。一、洪爽周撰著相关问题述略洪夷周别集渊泉先生文集卷首载有其外孙韩章锡所作散书目录,该目录对洪爽周除别集所载诗歌、古文、随笔外的其他著述情况作了简要说明,主要包括拟古诗集(一卷)、洪氏读书录(二卷)、鹤冈散笔(八卷)、记里经(一卷)、易说(一卷)、载载录(十三卷)、北行录(二卷)、尚书补传(十卷)、戴记志疑(八卷)、东史世家(四卷)等,可见洪爽周著述之繁复。下面结合相关文献,对上述著述
4、择其要者作简要阐说。拟古诗集是洪爽周的拟古之作,韩章锡散书目录日:“拟古诗集一卷,先生所拟作也。自虞至宋,总而汇之,凡若干首。今佚不传,文集只载序。”“文集只载序”指的是渊泉先生文集所载拟古诗序一文,洪爽周在拟古爵序中认为历代拟古诗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为拟古诗者多矣。或用其题,或代其人,是托也而非拟也;或专用其意,或时剽其语,是窃也而非拟也。”无论是“托”还是“窃都不是拟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托近乎伪,窃近乎鄙,君子不为也”,洪灾周认为自己的拟古诗与上述情况不同,“余之拟也,拟其体而已”。惜此集已散佚不存,无法窥其拟古诗之艺术风貌。洪氏读书录是洪爽周撰写的读书书目。朝鲜书目主要可分为以奎章阁
5、书目为代表的“王室书目”、以册版目录为主的“地方书目”以及以洪氏读书录为代表的“私家书目”等类别。关于洪氏读书录,韩章锡散书目录指出:“洪氏读书录二卷。先生与仲氏沆潼公对床讲诗,交相劝勉。上自六经诸子,下至九流百家,无不泛滥咀嚼。乃取其已见者与愿见而未及者,则列其目而识其概,如简明目录之例。断以己意,要其博而约也。”洪氏读书录是现存三种朝鲜朝时代的私家书目之一,它借鉴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所选书籍进行编排、解题,共著录书籍465种。渊泉先生文集载有洪氏读书录序,文章交代了编选读书录的动机、过程、目的等。洪灾周意识到中国古籍浩如烟海,“竹素之传,日以滋多”,学习者往往能博览但无暇精研,“读者
6、虽白首,不能及其什一”,最终只能是一无所获,“其务博者,往往穷日夜弊精神,唯记诵之为务”。洪爽周六岁开始读书,学习过程中也走了很多弯路,“盖尝有志于博学多闻之事,而不得其要。凡诸子百氏术数之书,以及乎稗官杂记谪诞嵬琐不经之谈,亦时时泛滥出入。而稽古之典,经世之务,顾反有不暇及者”。他因此时时感到悔恨,所以不想有志于学的弟弟洪吉周重蹈覆辙,于是“取凡余之所尝读而有得,与夫所愿读而未及者”,编成书目以供洪吉周学习参考。北行录是洪爽周于清嘉庆八年(朝鲜纯祖三年,1803)以谢恩使书状官身份出使清朝时所作。洪爽周“尝游燕都,登芦沟桥上,周视四达之衢,慨然太息,有周流八极之思”(书北行录后),其别集渊泉
7、先生文集载有渡鸭绿江记谒清圣祠记游盘山少林寺记登蓟邱记等游记,另有诗集癸亥燕行诗收录大量关于中国山川景色、风土人情、交游酬唱等诗歌作品。洪爽周北行录跋书北行录后两篇文章对了解此集有重要的作用。北行录跋指出了编纂此集的目的:“抑余之为是录也,匪惟叙其行程而已。读是录者,可以观余之志焉,可以观余之才焉,可以观余之文辞见识焉。”他认为北行录不仅仅记录了他游燕都的行迹,还可以起到“观”的作用。尚书补传是洪灾周关于尚书的研究著作,主要是对宋代儒学家蔡沈书集传的增补、考辨,内容以训诂、义理阐释为主。训诂条目490多则,包括字音、字义、句读等;义理阐释方面,尊崇程朱理学,以朱子学为价值评判标准。韩章熙评价洪
8、爽周“本经术,通训诂,析理必程朱,遣辞必欧苏尚书内容大多关涉上古圣君、贤臣之事,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洪夷周所处时代正是朝鲜朋党纷争最激烈、最黑暗的时期,他认为君臣、百姓都应该做到“通天地人之道,明先王之仁义,内以治其身,而外以经济天下”,他想通过尚书补传向统治者传达有关君臣之道的思想,如他关于盘庚中条目的阐说:“天下之事所以不成者,上下之情不交也。上下之情不交者,君民尊卑之绝远也。为下者固患君之不我察,为上者亦未尝不患民之不我孚也。然君不能近民,而使民无远于我不可得也。盘庚使小民悉至于庭,谆谭面诱,无不尽其情者,而后始戒之以无胥绝远,其亦知先后也哉。”一个国家,君、民的上下关系非常重要,所以
9、需要培养良好的君、民关系,才能推进国家各项事宜的健康发展。鹤冈散笔存六卷五百一十四则,涉猎经学、历史、诗文、考证、民俗等内容,“引经订史,悯时病俗”(韩章锡散书目录),其中关于诗文理论方面的内容值得学界重点关注。试举几例以管中窥豹:“诗之为道,以兴观群怨为贵,虽后世词人之作,亦往往有能感发人者。至律诗之出,而此意遂扫地矣。或谓三百五篇皆被之管弦,叶于宫商。有韵之语,何可以无声律哉?是不知本末之言也。诗言志,歌永言,发于志而为诗。有诗而后,永之以为歌,依之以为声,和之以为律。今之为诗者,乃作诗以求合于律,其离于天机之自然也已远矣。”这段话从诗歌本质角度进行论述,指出当时文坛作诗的各类弊端。再如:
10、“退之之文,碑志四五篇外,率明白易知。唯进学解送穷文祭张员外文,颇有以炼削见奇者。然有韵之作,体制固不同也。至柳子厚则刻意造语,篇篇皆然。欧苏以后,此习一扫,而文气又不免稍弱矣。余尝谓文章有才有气亦有力:才无古今而力则有之,气则可养而力不可强,三代尚矣。这段文字对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文章作了对比分析,颇具识见。通过对拟古诗集洪氏读书录北行录尚书补传鹤冈散笔等著述的考察可以发现,洪爽周学识渊博,博览群书,尤其是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体悟,为他的中国诗文选本编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洪爽周中国诗文选本编纂的体例、特点韩章锡散书目录也提到洪夷周编辑的多部诗文选本与史学选本,这是本文讨
11、论的重点。为阐释方便,兹列散书目录相关原文于下。永嘉三怡集三卷先生与仲氏沆濯公、季氏海居公诗文合选之书也。皆早年所作,刊行于世。较之全集,乃威凤之片羽、函鼎之一商也。大东文隽卷数未详仿唐宋八大家例,选我东十二家文:牧隐李公、简易崔公、白沙李公、月沙李公、象村申公、清阴金公、溪谷张公、泽堂李公、眉叟许相、息庵金公、农岩金公、江汉黄公也。今佚不传。沆濯公所作小题,载沆潼集。象艺荟粹四卷选古今骈俪最隽者,属仲氏沆潼公作序。久已刊行。福寿双会二卷福寿书两本,皆明季人所作。而其意固在劝惩,其指甚浅近,其言多未醇。先生拔其尤者,合以选之,懵|卷于福善之理。读之者,可以知所向矣。久已刊行。诸子精言七卷选诸子
12、文最粹而不背于道者,各有小跋以系之。今佚不传,只存跋三十四篇。明文选二十卷选皇明文,以甲、乙、丙、丁、戊五集别之,各有小识,属仲氏沆逢公作序。今佚不传,只存小识六篇。三汉名臣录前集十五卷、后集十八卷、续集二卷先生十三岁,仿朱子所编宋名臣录,遍取诸史及杂出于传记注解者,排纂损益之,以为三汉名臣录,越十五年而始成。后亡其一卷,属仲氏沆潼公补其缺而作序。其凡例及赞跋,先生所自述也。书今佚,只存凡例、赞跋。续史略翼笺二十一卷因皇考足睡公所纂明史略而广之。起洪武,讫于永历,书法一遵左氏春秋,朱子纲目之义。皇明一代之史,最为精核简正,板在岭营,申公锡愚按藩时所刊也。我们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韩章锡散书目录所
13、提洪爽周编纂的选本略作阐发。永嘉三怡集(三卷)、大东文隽(卷数未详)是关于朝鲜文人的诗文选本,永嘉三怡集是洪爽周与其弟洪吉周(沆濯公)、洪显周(海居公)三人所作部分诗歌的合集,今已散佚不存。大东文隽是一部朝鲜本国作家文章选本,洪夷周仿效唐宋八大家文钞凡例,选择朝鲜著名文人李嵇(号牧隐)、崔岩(号简易)、李廷龟(号月沙)、申钦(号象村)、金尚宪(号清阴)、张维(号溪谷)、李植(号泽堂)、许穆(号眉叟)、金锡胄(号息庵)、金昌协(号农岩)等人的作品编成大东文隽,该书已散佚不传。象艺荟萃是一部骈文选集,收录魏晋南北朝骈文28篇、唐代骈文53篇、宋代骈文44篇、明代骈文2篇、清代骈文2篇、朝鲜本国骈文
14、10篇,其中包括庾信哀江南赋、王勃滕王阁序益州夫子庙碑、苏轼谢贾朝奉启贺欧阳少师致仕启等作品。是书每一卷卷首均有“渊泉子精选,沆潼子同校,海居参订”字样,表明洪吉周、洪显周都参与了象艺荟萃的编选、校订工作。洪爽周福寿双会序文章指出福寿双会的编纂动机、目的,“世所传福寿书有两本,皆明季人所述也。其意皆劝人为善,其指多切近浅显,尤宜于愚夫愚妇。虽其言时有未醇,要其归有近乎仁人者”。于是他“为之择而存其尤,合而命之曰福寿双会“。他认为其书可以裨教于世,“不待劝而乐于为善者,上知也。劝之而不肯信,惩之而不知惧者,至愚而自暴者也“。据洪灾周别集所载选皇明文小识(该文由总说文字、选甲集小识选乙集小识选丙集
15、小识选丁集小识选戊集小识组成)一文可知,明文选共分甲、乙、丙、丁、戊五个小集,其中甲集十卷,选录了宋濂、唐顺之、归有光、刘基、方孝孺、王守仁、解缙、杨士奇、李东阳、王慎中等十人的诗文作品,“余自宋景濂以下得十人,以其杰然为一时甲也,故日甲集。其取宋景濂、唐应德、归熙甫,皆古人之余论也。其以刘伯温配景濂而上之,而尊方希直、王伯安于归唐之右。余窃有取焉尔。若解大绅之轻俊,杨士奇、李宾之之平衍,王道思之支蔓,于余心有未愫焉。虽然,推其所长,亦可以为一时之甲矣,遂总为甲集十卷”(选甲集小识)。明文选乙集三卷,选录范围:“自弘治、正德以前,皆编为乙集三卷”,洪夷周并未指出乙集具体选了何人。明文选丙集三卷,选录了李梦阳、李攀龙的诗文作品,“自北地、济南两李氏者作,而文之变,不可胜言矣。今为之择其未离者若干篇存之。若夫一时豪杰之士,毅然自树,不受变于俗者,又不可不亟为表章也。合以为丙集三卷。”(选丙集小识)明文选丁集二卷,选录的标准、范围与甲、乙、丙三集有所不同,“嘉靖以后文士之不能以一家名者,咸附焉。其人是也,其文非也,则不敢取;其人非也,其文是也,则或取焉”(选丁集小识)。嘉靖以后文人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