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韵绣乡愁》的音乐美.docx
《《黔韵绣乡愁》的音乐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韵绣乡愁》的音乐美.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黔韵绣乡愁的音乐美摘要:黔韵绣乡愁是一首由黔剧元素和现代流行民歌相结合的作品,创作中饱含着有关音乐美学中的内容,给欣赏者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本文笔者即为该作品的演唱者,想通过自己的体会谈谈该作品中蕴含的音乐美。关键词:黔韵绣乡愁黔剧音乐美“黔剧”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产品,也是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黔剧”由贵州流传的曲艺扬琴,又名“文琴”演变发展而来,即在扬琴说唱音乐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革,并从贵州地方其它戏曲剧种以及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素材逐渐发展而成的。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优美的旋律,律动的节奏,动人的歌曲,总是牵动人的思绪,让人回味无穷。黔韵绣乡愁的歌词文字精美,篇幅精短凝练,曲调
2、柔美动听,例如:“玲珑满目山,一线走河川。拈花绕指柔,绣时光彼岸。青衣布湛蓝,方寸长久远。旧梦最深处,你在云水间。”传统的“黔剧”一般是在剧院中进行表演及演唱的,但黔韵绣乡愁这首歌曲,由贵州省黔剧院院长和贵州苗族歌手阿娜丹(本文笔者)第一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黔剧”元素和现代流行民歌相结合,这样的具有创新意味的音乐创作,不仅丰富了音乐旋律,而且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例如歌曲中:“郎今日何处去,望断那山水一线天。胸口压一座城门关,星月轮转你(我)何时还。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印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挑花依旧笑春蜀。”同时,“黔剧”融入现代流行民歌,也有助于通过音乐传播“黔剧”文化。一首歌曲最成
3、功的不是它当时有多火,而是要看它是否能够流传下去,好的东西都是能够经过时间打磨、一直流传下去的,一首好的歌曲还要有它的韵味,让人听过之后能够回忆起歌曲的优美旋律。诗的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的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歌曲有“三美”,“三美”主要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绘画美:指诗的辞藻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指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
4、与行之间要均齐,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有整齐之感。“三美”新诗格律理论主张最初是由我国现代文学史著名的现代诗学的奠基人闻一多先生提出来的,这些理论主张都是闻一多先生在致力于新诗艺术美的研究背景下提出的。“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押韵,绘画美指诗歌辞藻优美,建筑美指诗歌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歌曲由词、曲组成,因此,笔者认为就歌曲的词、曲在创作上也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工新诗绘画美理论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词潦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窕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
5、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板桥一竿清秀的竹子入诗入画,卓尔不群。在先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此外还注重色彩的对比,使诗画相通。笔者以黔韵绣乡愁这首贵州本土音乐为例,从作词、作曲上的创新分析“三美”在该歌曲中的体现,并认为黔韵绣乡愁具有三个价值。黔韵绣乡愁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歌词的末尾一个音节的韵头互相押韵,这样的歌词从听觉上就给人带来朗朗上口的感觉。例如,歌词中末尾音节押0U韵的歌词,“山长长水悠悠0U,挡不住乡愁0U情长长意悠悠。5,走散的路口0U等。歌词音节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再加上优美的旋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黔韵绣乡愁 黔韵绣 乡愁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