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课堂逐字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课堂逐字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课堂逐字稿(1)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从古到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田园。我们从这个点切入,引导学生体会文人学者对于书斋的精神寄托,并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书斋/书房取一个名字,层层递进,最后揭示项脊轩得名之由。(2)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借用归有光年表,提纲挈领,描摹归有光的生命蓝图,也顺带点出了归有光创作项脊轩志的背景,并通过引入材料,进一步补充归有光家族的现实困境。(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这篇文章教学的难点,还是在解读上,要从归有光的言辞中,读出其中的隐微之意,以及归有光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在课堂讲述上,要以情动人,让学生体味古文字背后的深情,并为之动容,这一点很
2、难做到。我们在多个班级进行轮讲,在解读文字上做了多次的修改调整,力争深情款款,触动学生。(4)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在情景任务的设定上,我们也做了多次调整,尽可能得贴合文本,在文本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和拔高。(5)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这个设计已经在多个班级进行了论讲,效果良好,现在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设计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课堂逐字稿4200字)1.导入(1)从古到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田园。书斋名不仅是一个书房的名称而已,它更是主人的人生信仰之所在,往往颇富诗意,而且寓意深刻,妙趣横生!(2)十驾斋这是清代大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十驾”一词,典出荀子劝学o劝学篇日:“骐骥
3、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十驾,用马拉车,一天叫做一驾,十驾就是十天的路程。良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十天也能跑千里。这是说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钱大昕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十驾斋”,就是取读书做学问须锲而不舍之意。他早年就以诗赋闻名江南,又与纪晓岚并称“南钱北纪”,可不是什么弩马,而是一匹骐骥。他在十驾斋勤勉治学,笔耕不辍,著成十驾斋养新录,后世将其与顾炎武的日知录并称。他自己则被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等著名学者公推为“一代儒宗”。(3)饮冰室“饮冰室”,是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一句。
4、意喻自己忧国忧民之“热”,饮冰方能“消暑”。梁启超临危受命,变法维新,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内心焦灼可想而知。在这间书斋里,他完成了饮冰室合集。(4)绿林书屋“绿林书屋”,是鲁迅书斋名,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而被一些反动文人诬为“学匪”。鲁迅先生针锋相对,遂把自己的书屋“俟堂”更名为“绿林书屋”。“绿林”意即强盗,“绿林书屋”意即“学匪、强盗寓所”。这间书屋,体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大无畏战斗精神。(5)如果让你为自己的书房取一个书斋名,你会取什么?(让一两个学生来回答)(6)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归有光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
5、”,对归有光而言,不仅是对远祖归道隆的追忆,因为归道隆曾经居住在江苏太仓项脊泾,而“项脊”更有一种“担当”之意,意味着自己要通过读书承担起复兴家族的重任。因为曾经显赫的门庭,传到归有光这一代,早已是树倒湖狗散,墙倒众人推。振兴家族的希望,就此全部落在归有光身上。归有光在家谱记对目前家族的境况怎样痛心疾首的描写?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之归。平时呼召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
6、祭,辄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出自归有光家谱记翻译:归氏到了我这一世,就一天比一天衰落了。本族的源头遥远,分支离散,人口众多,人心各异。从我的祖父和叔伯父以外,贪财鄙俗奸诈狠戾的人常常在族人中间夹杂出现。带领一百人聚居,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人。带领十人学习,没有一个知道礼义的人。(有人)贫困不得志却不知体恤,(有人)顽劣愚钝却不知教导。丧事不互相吊唁,喜事不互相庆贺。进入家门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走出家门瞒骗自己的父亲兄长。昏暗污浊,就要堕落到禽兽之中了。平日呼朋携友(宴饮欢会),有时花费上千钱,而岁末祭祀祖先,则锚铢必较。祭祀用的器皿,少有洁净体面的。我归氏家族几乎到了绝祀
7、的地步了!(7)归有光能改变整个家族的现状吗?其实他也是自顾不暇,遍体鳞伤。(8)归有光年表1507年(1岁)据说出生时,庭院中升起一道彩虹,绚烂夺目,光彩照人,因此父亲给他起名为“有光”。有此祥瑞之兆,家人对他的期望也就更高。1514年(8岁)母亲周氏去世1515年(9岁)能成文章1520年(14岁)十四岁应童子试,同县梁遗石先生鸣鸾,一见先生,以天下士期之。1523年(17岁)奶奶夏氏去世1524年(18岁)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1526年(20岁)考中院试第一名,之后先后六次参加应天府乡试,35岁时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二名。1529年(23岁)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名门淑女魏氏(16岁)1534
8、年(28岁)发妻魏氏(21岁)去世,遗有一女4岁,一子尚在襁褓之中1539年(33岁)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9)写作此文时,归有光仍是连连落第,一事无成,而身边那些自己最挚爱的亲人却一个一个离自己而去。饱经风霜的老祖母走了,再也没有人感叹“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了。疼爱自己的母亲也走了,再也没有人关心地问自己“儿寒乎?欲食乎?”了。能给自己带来甜蜜爱情的妻子也走了,再也没有人“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了。但是项脊轩还在,这间破屋子还在。归有光自己在项脊轩志中有云:“余自束发(15岁)读书轩中”。嘉靖二十一年,三十七岁的归有光终于在中举后离开了物是人非的项脊轩,归有光在这
9、里居住和读书的生活长达二十二年之久。二十二年的人生光景,归有光遍历人间悲喜。二十二年的人生光景,漫长的人生岁月,归有光只有等待。“项脊轩”这个小小的书屋,就像一只笼子一样,把归有光困在了那里,让他动弹不得。2 .第一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文段的梳理第一
10、段创作时,归有光只有十八岁,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他眼中的项脊轩究竟是什么样子?3 .第二段(第一部分)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1)文段的梳理爨字的写法,会意字,象做饭之事。大家庭的败落,可见一斑。4 .第二段(第二部分)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日:“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日:“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分析:家中老妪回忆起母亲,母亲是那样的慈爱而周到,一个嘘
11、寒问暖的细节,就将世间最纯粹的爱淋漓尽致得表现了出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5 .第三段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6 .第四/五段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分析:人一生最难忘的是自己的结发妻子,贫贱夫妻,苦中作乐。7 .结语(1)对于亡故之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在心中永远留存那一份厚爱。能写的,也不妨像归有光一样,将这些往事,写成文字留存下来。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最好能抽出时间,到墓前祭扫,焚香烧纸,慰藉九泉之下的亡灵。(2)清明祭扫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