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北线路优化构想.docx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北线路优化构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北线路优化构想.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前言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满足居民用水需求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大规模、长距离的调水工程己有160多项。美国1959年建设的加州调水工程,旨在解决加利福尼亚中部、南部地区干旱缺水及城市发展需要,输水干线长度为Io86km,年调水量为4l(?nr。法国1983年建成的迪朗斯-凡尔顿调水工程,设计灌溉面积为6lOhm2,年发电量为5.75XlOkWh,满足了灌溉、发电、供水的综合需要。澳大利亚1949年建设的雪山工程,将斯诺伊河的多余水量引向西坡并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保证了城市和重要工业区的水源供应,促进了沿线盆地农牧业发展。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通过三条
2、调水线路(东线、中线、西线)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建立联系,构成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自2013年11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后,截至2021年5月,累计向山东省调水超过5.29x109r,有效缓解了鲁南、山东半岛、鲁北地区的缺水问题,综合效益显著。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成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中,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的规划建设,现实需求迫切。也要注意到,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批复近2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显著提升,社会主要矛盾发
3、生了转化,一系列重大战略相继实施,北方主要江河情势、地下水超采等水生态环境问题动态演变,都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有研究认为,应评估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其依据基础条件的变化,研判变化对加强和优化水资源供给提出的新要求;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开展总体规划评估、重大问题研究、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东线二期、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前期工作,推动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注重国家重大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对加强并优化水资源供给提出的新要求,科学确定工程规模与总体布局,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的关系;原有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线路并未考虑雄安新区设立、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情况,在覆盖规模、调用水
4、量方面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本研究团队曾于2014年撰写了关于争取南水北调东线等新水源进京的建议,提出将北京市纳入东线后续工程受水区以及经白洋淀进京的线路构想;2020年撰写了“关于优化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进京线路的建议,提出东线经白洋淀进京的必要性和优势。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规划建设面临的新形势,针对工程功能定位、整体布局、线路走向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优化东线后续工程黄河以北线路的相关构想。二、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格局分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提出的黄河以北受水区包括山东省鲁北地区,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部分地区,天津市区,线路主要布设在大清河淀东清南天津平原、河北
5、省黑龙港东部平原、山东省徒骇马颊河平原。在将北京市纳入受水区后,京津冀地区将成为黄河以北部分的主要受水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供需格局呈现出三方面特征,需在东线后续工程规划中重点考虑。(一)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缺口约为3.910-610ms需要增加外调水量以保障水资源安全。在京津冀所处的海河流域,水资源长期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开发利用程度一度达到106%,需从缺水的黄河流域调水才维持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通水,海河流域的整体开发利用程度有所降低;2020年依靠从黄河流域调水5.614lSrv,从长江流域调水5.349lSm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下降到了90%左
6、右,仍远超40%的合理阈值。从人均水资源量看,中线一期规划年调水量为9.5lOm扣除沿途损失,净输入京津冀地区的水量为4.95xlOrrv;即使在该部分水量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三地人均水资源量也仅约为273m,(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水资源紧缺情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京津冀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应用预测成果,在现状评价的水资源量、中线一期工程和引黄水量按多年平均考虑、强化节水等条件下,为保障经济社会合理用水需求,京津冀地区2035水平年正常年份缺水情景分别为:实现最小生态用水和地下水采补平衡,缺水量为2.9x10rrv;(2)实现适宜生态用水和地下水采补平
7、衡,缺水量为3.6lOrv;实现地下水位上升,按50年恢复期计算,每年需回补地下水1.4x10m缺口为5x18rv0如果考虑未来山丘区地表水资源量大概率继续将衰减IxlSrrv以上,则上述水资源缺口至少增加IXlO,rv,分别为3.9lSrrv、4.6XIom6lSrv,需要进一步增加外调水量以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当然,在理论上东线后续工程、中线后续工程均可增加一定规模的外调水量,应在综合考虑东、中线工程互济互补的基础上进行统筹安排。其中,中线工程如果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采取局部地区扩建完善,挖掘汛期和工程潜力等措施,预估中线总干渠输水能力可由一期的9.510rv提升至1.1510ms即具有
8、超过2lSm,以上的增加供水能力。在中线工程挖潜方案下,仍需东线后续工程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二)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京津冀国土资源开发重心在中西部山前平原和中部平原,水资源需求增长点也集中在该区域。根据城市分布的分析结果,京津冀平原区3个地貌分异交界附近集中了区域内的全部高等级城市。其中,在山前平原边缘的100m等高线上分布有北京、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等城市;在中部平原边缘的20m等高线上分布有唐山、廊坊、保定、衡水、德州等城市;在滨海平原区分布有天津、沧州两市。2012年以来,京津冀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格局发生了进一步变化。在宏观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成为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水北调 东线 工程 黄河 以北 线路 优化 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