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名著导读.docx
《《经典常谈》名著导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常谈》名著导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经典常谈名著导读【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世代居住于扬州,自称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最为人知的是散文的艺术成就,其散文曾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先生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等领域,也都有很高的成就。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诗集踪迹等,学术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作品简介】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
2、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写作目的】朱自清是按照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来撰写经典常谈的。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读经典的意义】1.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2 .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
3、,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 .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4 .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交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之修养。【读书方法指导】选择性阅读:与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目的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进行选择性阅读,需要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最简便的方式是浏览目录。如果目录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就需要浏览全书,了解其概貌,再进行选择性阅读。【内容简介】说文解字第一是由东汉经学
4、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方向是简易。秦以前出现“仓颉造字”的传说。书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六书”是后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汉字造字方法,主要包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是“象形”。如“日”“月”。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
5、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水)是形,“工”“可”是声。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如代名词,“予”“彼”等。周易第二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汉代,周易上升为儒家六经之首。周易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八卦。八卦的由来是筮法,解释八卦吉凶的辞为爻,卦爻的集合为周易。战国末期道家学说、阴阳家的学说盛行,
6、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尚书第三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五经”之一。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老陈觉得尚书了解这些就够了,考试也不会盯着尚书去考。)诗经第四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共305篇(一说3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诗)。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多为各地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颂功德的宫廷乐歌,也有少数民谣。“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赋:直陈其事,铺陈、
7、排比。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兴:托物起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诗的源头是歌谣。歌谣可分徒歌和乐歌,徒歌随口唱,乐歌随乐器唱。歌谣的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叫复沓。到了孔子时代,诗篇的本义渐渐模糊,于是孔子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三礼第五三礼一一礼记周礼仪礼汉代流传到现在的只有大戴记和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大戴是西汉的戴德;小戴是西汉的戴圣。(老陈不觉得三礼有啥好考的,稍微知道一下就可以了。)春秋三传第六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鲁国的国史,相传为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用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常谈 经典 名著 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