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策略.docx
《《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策略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詹丹关于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我曾经撰写过阅读的选择性问题,属于“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属于阅读策略,在此加以讨论。1一!一、长篇小说阅读的一般策略阅读策略可从泛泛角度切入,就像小说家纳博科夫曾经说的,阅读长篇小说,应该起码有四个条件:有记性,有想象力,有文学感觉,最后,手头要有一本词典,可以随时查阅。这四点,对红楼梦的阅读都适用,我就借用过来展开讨论。口除查词典具有一定操作性,其他都好像不是我要你怎么做或者我要我怎么做,就能做到的。首先,是记忆力。红楼梦人物多、事件杂。作者为了让读者对人物有渐渐的适应过程,在整体构思上煞费苦心。通过各种设计,把贾府
2、里的各色人等慢慢推上小说舞台。记住这些人名、彼此的关系及相关的情节线索,记住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一些细节,都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记忆力。好记性可以帮助读者建立文本的有机关联性。比如第五十七回,庚辰本的回目上句是“慧紫鹃情辞试忙玉”,程甲本和程乙本的“忙玉”作“莽玉”,戚序本作“宝玉”。“宝玉”两字太平常,可不考虑。那么“忙玉”好,还是“莽玉”好呢?从常理说,用鲁莽的莽,没问题,宝玉未经仔细思考或者查证,就把紫鹃的谎言当真了,确实鲁莽。但是,第三十七回成立诗社时,宝钗就给宝玉起过两个别号:“富贵闲人”“无事忙”,所以,回目称他为“忙玉”,有意把平日的瞎忙乎与此时的虚惊一场联系起来,使这回目有了特殊的
3、意味。2其次,是想象力。小说写到一些内容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空白;或者只写到了表面,留下深层的潜台词,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力去合理展开,把没有色彩的冰冷文字,用想象力去充实它、点燃它。如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例子: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读者如果不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单看这段描写,最多也就觉得黛玉太小心眼。这里挑战读者想象力的,是周瑞家的的回答:两句话都用“了”来强调,有让黛玉放心、一切都安排妥妥的意思。于是,她说话的潜台词,
4、恰恰是跟黛玉的理解成逆向发展的。就是她以为黛玉这么问,是担心只有她有,别人都没有,她会不好意思收下来。为了让黛玉彻底放心,周瑞家的才这么说。于是,等到黛玉说出她真实想法时,在周瑞家的内心,产生了戏剧性逆转,让她尴尬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有一声不吭了。再次,是文学感觉。这有点玄虚,似乎说不清道不明。比如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内容,其中也有写得不错的,特别是司棋和表弟殉情、黛玉之死、贾府被抄、袭人改嫁、宝玉与贾政雪中相逢乃至夏金桂诱惑薛蝌等段落,都是比较生动的。在家族发展趋势方面,也遵循了原作的基本思路,但总体的艺术感觉,还是赶不上前八十回的大部分描写,不仅诗意荡然,而且主要的是,那种文笔曾经留下的很大想象
5、空间,也一并消失了。虽然有一些学者坚持称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是同一个作者,但在我看来,如果不是想说明作者进入八十一回创作,有了江郎才尽般的遭遇,水平发生了断崖式下滑,那么有这类主张的人的艺术感觉实在太差。最后,读小说也需要经常查阅词典。就红楼梦来说,小说在雅词和方言俗语的运用上,涉及的语域都比较宽广,即使是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因为用在特殊场合,也产生了不寻常的意义,我们还是需要查相关的学者研究,才能得到正确解释。比如宝玉去杨翠庵喝茶,妙玉给他使用自己的茶具绿玉斗,小说用了一个“仍旧”的“仍”,我们通常认为“仍旧”指不止一次,但北京大学的陈熙中老师认为这词解释为“乃”,并用相似的例子来佐证,我觉得
6、是有说服力的。3当然,这样来理解,并不否认宝玉和妙玉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但在确认这样关系的前提下,仍然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支持性的证据放在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这是我们阅读时不容易做到的。I一!二、红楼梦阅读的特殊策略下面,我就红楼梦自身的特殊性,来讨论相应的阅读策略。这里提三点,应该是大家的共识。一是版本的交错复杂性,二是材料的百科全书性,三是结构的对比、类比性。由此形成相应的三种阅读策略,其实都是这一总原则下的具体运用。1版本的校对式阅读因为版本的交错复杂,所以从普通读者角度考虑,不必去直接阅读各种抄本或者清代活字印刷本的影印本。而只需把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的以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为程甲本)
7、的整理本和程乙本的整理本进行对照阅读,前一种思想艺术更高的作为基本读本,后一种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来对照阅读一整回或者更多。其目的,是通过优劣对比,培养文学感觉。需要先说明的是,白先勇有一个观点,说庚辰本是给小众研究用的,程乙本是给大众阅读用的,大陆个别学者对此观点有认同。这观点初听有道理,其实是在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因为当我曾和白先勇争论庚辰本和程乙本哪一个版本更好时,不是指清代流传的、原始意义上的脂抄本和程印本,白先勇当然也不是。我们都是指经过现当代专家整理的两个普及本,哪一个更少瑕疵、思想艺术更高明、更值得向读者推荐。此外,关于这两个整理本的优劣比较,梳理程乙本不同于庚辰本的文字表述,主要
8、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庚辰本有些技术上的笔误或者艺术上不合理的描写,在程乙本甚至更早的程甲本中得到了纠正。这些情况在整理本中,不少已经得到了纠正。有些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讨论。比如关于龄官在蔷薇花架下画“蔷”字,到底是几千还是几十;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句,到底是说“冷月葬花魂”还是“冷月葬诗魂”;等等。第二,程乙本改动的文字明显不如庚辰本,但又是不得不修改的。这样的改动,我们表示理解。比如第五回有关咏叹迎春嫁给孙绍祖的曲子“喜冤家”,其中一句写孙绍祖,庚辰本是“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4,程甲本和程乙本都是“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5,其中,“贪欢媾”重复了“淫荡”,不及庚辰本的言简意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梦 阅读 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