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与楼面工程防油渗面层施工工艺.doc
《地面与楼面工程防油渗面层施工工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面与楼面工程防油渗面层施工工艺.doc(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地面与楼面工程防油渗面层施工工艺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油渗面层施工,面层应采用防油渗混凝土或防油渗涂料涂刷。11.1 材料要求11.1.1 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不小于32.5。11.1.2 砂:应为中砂,其细度模数应为2.32.6,应洁净无杂物。11.1.3 碎石:应采用花岗石或石英石,严禁使用松散多孔和吸水率大的石子,其粒径为515mm,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11.1.4 外加剂:宜选用减水剂、加气剂、塑化剂、密实剂或防油渗剂,质量符合其产品质量标准,其掺入量应由试验确定。防油渗涂料应具有耐油、耐磨、耐火和粘结性能。11.1.5 防油渗
2、涂料:按设计要求选用具有耐油、耐磨、耐火和粘结性能,抗拉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3N/mm2。11.1.6 玻璃纤维布:采用无碱网格布。11.1.7 防油渗面层应采用防油渗混凝土或防油渗涂料涂刷。11.2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平板振捣器、手推车或翻斗车、水桶、半截桶、铁滚子、2m刮尺或大杠、木抹子、铁抹子、橡皮刮板或油漆刮刀、平板锹等。11.3 作业条件11.3.1 基层施工完毕,并通过了验收。基层表面必须平整、洁净、干燥,不得有起砂现象。11.3.2 已按厂房柱网进行施工区段划分,面积不宜大于50m2。分格缝应设置纵向、横向伸缩缝,纵向分格缝间距为36m,横向分格缝间距为69m,且应与建筑物轴
3、线对齐。11.3.3 已经根据设计要求向试验室申请了防油渗混凝土的配合比。11.3.4 面层内不得敷设管线。凡露出面层的电线管、接线盒、预埋套管和地脚螺栓等的处理,以及与墙、柱、变形缝、孔洞等连接处泛水均应符合设计要求。11.4 操作工艺11.4.1 防油渗混凝土面层工艺。1 防油渗混凝土面层工艺流程:涂刷底子油基层处理找标高、弹水平线浇筑防油渗混凝土面层抹灰饼冲筋设置防油渗隔离层养护抹面层压光2 找标高、弹水平线:根据墙柱上已有的+500mm水平标高线,按设计要求测出地面面层的水平线,弹在四周墙柱上。 3 基层处理:铺设面层前,要求基层表面进行处理。将灰尘等处理干净,剔除各种凸起物。铺设面层
4、时,在基层表面应满涂防油渗水泥浆结合层。 防油渗水泥浆按下列配制: (1) 氯乙烯一偏氯乙烯混合乳液的配制:用10浓度的磷酸三钠水溶液中和氯乙烯一偏氯乙烯共聚乳液,使PH值为78,加入配合比要求的浓度为40的OP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少量消泡剂(以消除表面泡沫为度); (2) 防油渗水泥浆配制:将氯乙烯一偏氯乙烯混合乳液和水,按1:1配合比搅拌均匀后,边搅拌边加入水泥,按要求加入量加入后,充分拌合使用。 4 涂刷冷底子油:在铺设面层时,要涂刷一道防油渗胶泥底子油。 防油渗胶泥底子油的配制,应将已熬制好的防油渗胶泥自然冷却至8590,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按配合比所需要的二甲苯和环已酮的混合溶液(切
5、勿近水),搅拌至胶泥全部溶解即成底子油。如暂时存放,需置于有盖的容器中,以防止溶剂挥发。 5 设置防油渗隔离层: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需要设置防油渗隔离层。 防油渗隔离层设置于面层下层整浇水泥层上层,宜采用一布二胶防油渗胶泥玻璃纤维布,其厚度为4mm;玻璃纤维布采用无碱网格布。采用的防油渗胶泥(或弹性多功能聚胺酯类涂膜材料),其厚度为1.52mm,防油渗胶泥的配制按产品使用说明。 隔离层施工时,基层表面要涂刷一道防油渗胶泥底子油,然后在已处理的基层上将加温的防油渗胶泥均匀涂抹一遍。随后将玻璃布粘贴覆盖,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mm;与墙、柱连接处的涂刷应向上翻边,其高度不得小于30mm。一布二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面 楼面 工程 防油渗 面层 施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