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远海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
《我国深远海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深远海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我国深远海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引言我国是世界第一渔业生产大国,截至2020年水产品养殖总产量为5224.20万t,约占世界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66%,其中海水养殖产量约占我国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42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取得长足进步,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水养殖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目前主要集中在水深不超过20m的潮间带和近浅海区域,导致出现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容量趋于饱和、养殖海域富营养化、养殖挤占港湾航道和影响海岸带景观、养殖病害频发以及养殖水产品质量堪忧等一系列问题。相关研究表明,深远海养殖可利用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将养殖
2、作业拓展到水深更深(通常超过20m)和水流交换条件更好的深远海,并增强养殖海域生态系统对养殖排放物的扩散和同化能力,从而提升养殖水产品质量。因此,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深远海养殖具有技术先进、环境友好和成鱼品质高等优点。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控制近海养殖密度以及积极拓展海洋离岸养殖和集约化养殖的建议。相关专家表示,我国亟须进一步拓展海水养殖空间,减轻传统近海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2019年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未来我国将积极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3、。2022年关于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的意见提出规范部分近岸海域的海水养殖活动,进一步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推进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因此,推动海水养殖从近海向深远海拓展是当前缓解近海养殖压力、改善近海生态环境、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和促进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作为“深蓝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深远海养殖对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实现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蓝碳计划”和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通过总结国内外深远海养殖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深远海养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深远海养殖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深远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1、国内外深远海养
4、殖发展现状1. 1国外随着深远海养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已有20余个国家或地区通过试验、研究和风险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深远海养殖。挪威、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深远海养殖的技术探索和应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深远海养殖网箱的设计和建造工作,并将深远海养殖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尤其在深远海养殖网箱材料、网衣清洗与防污损、鱼类自动投饵与起捕以及养殖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与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果,先后实现深远海养殖过程中鱼苗输送、投饵、捕捞、增氧以及水质监测和净化等的自动化,并相继推出智能化洗网系统和渔获规格分级系统。作为海水养殖技术先进的国家之一,挪威先后发布海洋渔场一一
5、场址勘察、风险分析、设计、选型、生产、安装和运营海洋渔场装置安装规范和锚泊定位等深远海养殖技术标准。此外,上述发达国家在深远海养殖海域规划、养殖品种选择和养殖系统构建等方面也开展大量技术研究与应用,为提高深远海养殖技术水平提供重要支撑,进一步推动全球深远海养殖的发展。1.2国内随着近海养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进一步明确,我国深远海养殖逐渐引起政府和相关专家的重视。我国深远海养殖起步较晚,1998年海南率先从挪威引进第一套高密度聚乙烯(HDPE)圆形双浮管深水网箱,标志着我国海水养殖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02020年我
6、国深远海养殖进入快速发展期,养殖装备以深水网箱为主,装备容积和养殖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图DO一装备容积T-养殖产量QIlAJI,&J,二,_JAJ_O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年份图120102020年我国深水网箱的装备容积和养殖产量自2017年以来,我国深远海抗风浪养殖装备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深远海养殖模式逐步实现多元化,开发并建造10余种结构复杂的深远海养殖装备,主要分布在山东、福建和广东。在山东青岛海域投放的“深蓝1号”是我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潜式深远海养殖装备,并于2021年6月成功实现首批国产深海三文鱼
7、收鱼;在山东烟台海域投放的坐底式深远海养殖装备“长鲸1号”拥有网箱自动投饵和环境监测系统,实现我国深远海养殖的生态化和智能化,是目前我国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在广东珠海万山海域投放的“德海1号”是全球第一艘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的万吨级半潜式智能化养殖装备,成功抵御2018年台风“山竹”的侵袭,结构安全得到检验;在福建福鼎海域投放的“海峡1号”是国内首座单柱式半潜式深远海养殖装备,以大黄鱼为养殖对象,通过仿野生养殖的方式,缩短仿野生大黄鱼的养殖周期,并提升养殖风险抵御能力。除上述代表性深远海养殖装备外,2017年后我国创新设计“澎湖号”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位于珠海万山海域)、“振渔1号
8、”深远海机械化养殖平台(全国首创带转网装置的机械化海鱼养殖平台,位于福建连江海域)、“蝶海1号”全潜式深远海大黄鱼养殖平台(位于浙江舟山海域)、“耕海1号”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位于山东烟台海域)以及试运行的“5G+海洋牧场”(位于海南陵水海域)等深远海养殖装备,引领我国深远海养殖现代化建设,为我国深远海养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山东作为我国率先发展深远海养殖的地区之一,积极开展深远海综合养殖示范平台建设,2020年青岛设立全国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并编制建设方案,在全国率先开启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集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深远海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和陆海统筹体制创新先行区于一体,在积极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深远 养殖 现状 发展 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