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牧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
《我国海洋牧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海洋牧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我国海洋牧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渔业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海产品的年产量居于世界首位,约3000万吨,其中海洋捕捞量约100o万吨,海水养殖产量约2000万吨,这些优质的海产品对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影响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海洋牧场”这一新型的渔业模式近年快速发展起来,通过海洋牧场的建设和管理运营,近海许多生境受损渔业水域已经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7年,国家提出“建设现
2、代化海洋牧场”,对海洋牧场给予了更高的期望,同时加强了科研和建设的力度,海洋牧场建设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开启了海洋牧场建设的新时代。一、“现代化海洋牧场”的由来1.“海洋牧场”的由来首先应弄清楚“海洋牧场”是怎么产生的。“海洋牧场”一词来源于日本。日本四面环海,人们自古以来喜食鱼、虾、贝、藻等水产品,尤其鱼和贝类是人们重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日本渔业发达,机械化、信息化程度高,捕捞能力强,捕捞量处于世界前列。在20世纪50-70年代,由于沿海工业开发、城市建设等原因,日本近海生态环境恶化,许多鱼和贝类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上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衰退严重,近海渔业发展陷入困境。为了解决渔业资
3、源衰退问题,日本开始着力研究鱼和贝类等水产生物的繁育技术,大力发展“栽培渔业”,即通过向鱼和贝类的栖息繁殖场所放流人工孵化的鱼、贝类种苗,来增加资源量,维持捕捞量。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栽培渔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尤其一些能蹲、媚科鱼以及鲍鱼等的资源量得到了有效补充和增加,维持了近海渔业生产。同时,人工鱼礁建设、海藻场营造等鱼、贝类栖息地修复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取得了进展,加上陆源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使沿海生态环境开始好转,鱼、贝类生息场得到修复和增加,沿海的一些渔业资源得到了养护与增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设想能否可以像草原上放牧牛羊一样,在海洋里放牧鱼、虾、贝等水产生物,使渔业可持续发
4、展呢?于是提出T“海洋牧场”的构想。“海洋牧场”提出后,人们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展望,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海洋牧场”给予了想象和阐述。我国关于“海洋牧场”的理念可追溯至1947年,朱树屏提出“种鱼与开发水上牧场”观点,希望发展此类牧场以解决中国人的蛋白质供给不足的问题。曾呈奎(1979)多次提出发展中国海洋水产业必须走“农牧化”道路的观点。198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冯顺楼发表开创我国海洋渔业新局面的建议一文,提出建设人工鱼礁。冯顺楼(1989)提出“要以人工鱼礁为基础,结合人工藻场、人工鱼苗放流,建设富饶美丽的海洋牧场”。之后,陈永茂等(2000)、张国胜等(2003)、杨金龙
5、等(2004)对海洋牧场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了统一海洋牧场认识,推动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事业规范发展,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研讨定义了海洋牧场,BP: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这个海洋牧场的定义,指导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同时成为我国海洋牧场技术标准和政策制定的依据。2.“现代化海洋牧场”的产生我国的海洋牧场技术研发与建设已有多年,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海洋牧场基础生态工程建设和水产
6、生物苗种放流方面。中国未来的海洋牧场究竟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渔业管理者开展了多年的研究与探讨。笔者在总结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海洋牧场团队的研究成果,于2009年提出了“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理念和技术体系,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于2012年对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基本理念与技术体系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所谓现代化海洋牧场,是一种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管理,最终实现生态健康、资源丰富、产品安全的现代海洋渔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技术体系包括生物生息场修复与优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增殖放流技术、鱼的行为驯化与控制技术、生态调控方法与技
7、术、选择性捕捞技术、环境实时监控技术、海洋牧场管理方法与技术。要解决我国沿海海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必须在有效控制陆源污染、海洋过度开发、无序养殖与过度捕捞的同时,从根本上转变渔业传统捕捞和养殖的生产方式,建立起一种新的、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使我国的渔业生产和相关产业能够在修复或优化水域生态环境、养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前提下开展,保障海洋可持续不断地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水产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升我国粮食和蛋白质安全及供给能力,这个新型的海洋渔业生产方式就是现代化海洋牧场。换言之,现代化海洋牧场是集海洋生态环境优化、渔业资源养护和产业融合
8、发展为一体的可持续海洋渔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我国海洋渔业从传统生产方式转为现代生产方式的必由路径,是海洋渔业的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必然过程,是解决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的可行手段。二、发展历史与现状1 .传统海洋牧场我国传统的海洋牧场研究与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我国开始了人工鱼礁建设的研究与探索。1979年,广西北部湾海域开始投放人工鱼礁,之后沿海各省市相继开展了人工鱼礁试验性建设与研究。1984年,国家经委设立人工鱼礁项目,由南海水产研究所牵头成立了“全国人工鱼礁技术协作组”,研究人工鱼礁技术与理论,全国沿海投放各类人工鱼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海洋 牧场 发展 现状 问题 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