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docx
《论哲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哲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论哲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摘要:清华大学“学堂培养计划”哲学班是清华大学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O的意见要求,在“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下创办的专为哲学拔尖人才培养而服务的教学单位。围绕培养目标,哲学学堂班发扬“从游”传统,紧密师生联系,弘扬学术优良传统。在教学和科研训练上并重,广泛开设前沿课程和专题讲座,介绍学界最新潮流脉动、积极鼓励学生关注前沿和创新求进的学术科研课题。同时,学堂班通过建立多元评价标准,鼓励跨学科交叉,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这些聚措,哲学学堂班形成了一套兼具传统与现代学术优长、教学授课与科研训练并重、知识背景和评价标准丰富
2、多元的具有清华特色的哲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关键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清华大学;哲学;学术传统;多元评价引言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O的意见(以下简称“拔尖计划2.0”)明确指出,要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原则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科教融合和深化国际合作等途径为抓手,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世界上的事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都是要由人来干的,人才是各项事业和工作得
3、以展开、推进并最终实现的基础。教育在发现人才、筛选人才、培养人才和塑造人才的全过程中,始终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哲学学科以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任务,肩负着提供解释世界的理论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重要职能,在基础学科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发挥着关键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哲学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清华大学的人文社会学科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优秀的学术传统。近年来,基础人文学科逐渐得到系统全面的恢复,在清华大学“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下,根据“拔尖计划2.0要求,清华大学创办了“学堂培养计划”哲学班(以下简称“学堂班”)。学堂班严格遵照“拔尖计划2.0”相关指导意见,立足清华大学自
4、身学术传统和特点,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兼具传统与现代学术优长、教学授课与科研训练并重、知识背景和评价标准丰富多元的具有清华特色的哲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一、鹿续传统,传承清华文科基因在中国近代的学术转型期中,清华文科曾得风气之先,较早地接受近代学术规范,建立了包括历史、考古、中文和哲学等学科在内的学术共同体一一国学研究院。但对近代学术规范的吸纳并没有导致“一边倒”式的盲目求新。恰恰相反,由金岳霖、冯友兰等人所开创的哲学“清华学派”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重视对传统的接续和继承。曾有学者指出,清华哲学系在创立之初,就有很明确的要在传统中国哲学的基础上“接着讲”的立意和追求,十分重视文化的继承性。清华大学
5、在国家强基计划的要求和支持下,以“从游”理念为核心,成立了主攻人文学科的日新书院,传承和发扬了传统的师生传授的习惯。学堂班充分继承发扬清华传统,从发挥“从游”传统、立足经典文献和鼓励论辩学风等多个方面,由学术的传统与血脉中汲取经验和营养,充分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育人精神。(一)发扬“从游”传统,师生共塑学术成长之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是要以因材施教的眼光,发现、选取具备潜质而尚待雕琢的“璞玉”。自国学院时期起,清华文科在人才培养方面便很看重导师的作用,彼时更有所谓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和赵元任“四大导师”之说。而今,在强基计划的支持下,日新书院承担着历史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和古文字学
6、方向的本科人才培养,学堂班依托该书院进行人才选拔。日新书院以“从游”为核心文化。所谓“从游”,即以鱼儿游泳的方式来比喻师生关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一说法生动地解释了导师制的用意与形式:让学生在导师身边濡染,从学问到做人都能受到导师的熏陶,潜移默化地达成教育的目标。日新书院的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开始接触“导师制”,他们可在自己拟修习的专业方向内选择导师为自己提供指导。在此基础上,学堂班采取学生自主申请和导师集体面试相结合的选拔方式,在日新书院入学半年的新生中进行选拔。该选拔方式的优点在于,一方面
7、,通过半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对于自己的哲学兴趣和性格能力是否匹配契合,较入学之初有更为深入、全面、妥帖的认识和判断;另一方面,通过半年的授课交流,导师对于学生也会有更加准确的了解和把握,此时展开报名和选拔,能够更充分地保证师生双方彼此了解,尽可能地筛选出基于志趣的内驱力选择哲学研究的学生,以保障学堂班的好学乐学风气。在“从游”文化下,学堂班导师在学生求学全过程中为其提供全方位指导和帮助。入班之初,导师将根据学生个人的志趣优长及未来规划,与学生一起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在修习课程和学业节奏方面提供更大的自主决策空间。在学业精进过程中,导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课程内外的表现,不仅要关心其课业完成情况,更要
8、了解其在课外各种学术活动上的表现,并及时提出鼓励或调整意见,充分发挥“前导”作用。学生在学堂班丰富的课程和学术活动安排中,也较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优长所在和不足之处,如此有的放矢,“尾随”导师畅游于学术海洋之中,是以教学相长、怡然相得。更为重要的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选拔阶段,对象基本都是初入学海的本科新生,在学术生涯的起点上,如果能有专人照看扶持,呵护他们在学术研究的全新世界中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在最开始便教给他们正确的步态和发音,那么他们日后的身手矫健和能言善辩,也是大概率能够实现的了。这便是清华“从游”传统的深厚内涵,也是学堂班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并对导师提出高规格要求的初心和追求。(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拔尖 人才培养 体系 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