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方式,教育方式影响教学效果。我们XX小学提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结合实际,我就从“接纳每一个,欣赏每一个”做起。接纳:不论孩子是什么情况,都是自己教育的范围,每一个个体都是平等的。不参杂任何私心,不带有任何偏见,不以任何自己的喜好来面对学生。案例:刚接班时,有个个性极强的小男孩,在教室里总是随性而为,随意走动,发怪声,不写作业,爱打架,每天事端不断,几乎每个星期他的家长都要在外面给其他挨欺负的小孩家长道歉。因此,我很头痛,他的家长也很头痛。每天家长在外面接的时候都要问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我开始总要把孩子的不是告诉家长,真是不吐不快。可是几天后我
2、发新自己说完也并不好受,再看看家长一脸的无奈和尴尬。是啊,想想家长每天站在校门口等待着孩子,多希望老师表扬孩子两句,可是每天却都等来孩子在学校不好的消息。那么孩子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来对待?让家长与我都换个角度来做。我一直在寻找突破口。我发现这个孩子特别爱看书。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于是跟孩子妈妈说让他买一些书放我这儿,我自己也准备了一些适合孩子读的书。有进步了就送他一本。孩子这边我又给他安排了具体的小的目标,达到后送了孩子一本书,写上了我的寄语。记得孩子特别高兴。回家跟妈妈说老师喜欢她,还送书给他了。可是毕竟是孩子,没那么容易一步到位,反反复复的,而当我再次送他书时我先读了这本书,并
3、写上自己的体会,同时我让他也做读书笔记,我想这样才会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个学期,孩子已经能够安静坐得住了,虽然偶尔还懒得写作业,但和自己比已经是两个人了。我相信,目前,他已经做到了最好的自己。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我很认同。激发:北师大教授钱里群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曾说,中小学老师的职责是青春精神的呵护培育。他认为中小学的职责是要培育学生的精神生活。而教师正是这个精神生活的引领者,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因此,建立积极乐观的班集体,会给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一个自由驰骋的环境。接
4、这个二年级的班级,是我从教15年来从未有过的挑战,从未教过低年级,自己的孩子又刚上小学,因而工作起来非常吃力,以前的经验派不上任何用场,每天都是焦头烂额,理不出头绪。一天在一本书中看到了这样的描述:最佳师表: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回想自己,唯恐孩子不明白,经常愿意讲大道理,在孩子面前夸夸其谈,浪费了时间,增加班级管理的成本,虽然有成效,但自己却心力憔悴,每天下来都疲惫不堪,缺少与孩子在一起的乐趣。那不训话还有什么管理班级的
5、办法?又是我反过来推理:我为什么要训话?是有一些不良的行为发生?那为什么会有不良的行为?是因为个体不同,想法不同,导致行为不同。那为什么有的孩子有自制力,有的孩子没有?是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孩子对周而复始没有任何变化的学习活动不感兴趣,因而会有厌倦甚至是烦躁的情绪。那我能作什么改变呢?兰校长总是提倡教师应在教室中让快乐情绪最大化,那我该怎样做才能将快乐情绪带给学生呢?记得刚接班时,自己常常是用最大音量的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课堂上常因为批评一个学生而吓到其他学生。我想我可能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想到于永正老师对待低年级的办法:得苹果。就是哪个小组有一个表现好的同学就给小组加上一个苹果,不
6、好的就给减去一个。于是我开展了四个个大组(按座位)得苹果的竞赛活动。这其实也正符合了管理学上提倡的最佳管理原则:即一个人最多管理6-7人,而我管理四个大组实际上是相当于将孩子10几个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人,我只面对四个人,既利于管理,又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减少了管理的繁杂。开始时加多减少,把所有孩子积极性调动起来,再开始适当减苹果。开始主要评课堂听讲(坐直,眼睛看老师),现在纪律加作业完成。一课一评比,一周一汇总,发小奖品。现在,教室里再也听不到我的声嘶力竭的镇压,而只有孩子们彼此的提醒和比较。海姆曾说:语言即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我想教师从语言尤其是
7、音量上取消了暴力,就是孩子在教室安全快乐生活的开始。一位教育专家认为:常规管理的实质,是寻求一种能够替代责罚的有效办法。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想想自己的班级管理,责罚常常有:随便讲话,抄写一课生字;间操疯打闹,比别人多站一会;眼操睁眼,再做一遍等,我觉得每个班主任运用其责罚来都很游刃有余。对于我们责罚可能是管理的快捷键,而对于孩子可能就是自尊被打击的利剑。有人说教育的前提是尊重,而兰校长也常常讲尊重孩子,就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多考虑孩子的感受。于是反问自己:为什么要责罚?就是在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孩子;没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而假如孩子更多地体会到老师
8、的关爱和帮助,对老师消除了敌意,教室的氛围才是令人安全而和谐的。欣赏:有人说,我们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的保护和帮助他,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家长会后,一个女孩的妈妈没有走,特意走到我跟前很动情地说:”刘老师,谢谢你!“我还以为家长客气的话,就也客气地说:”谢什么?“孩子妈妈却说:”“老师,我是真心谢谢你。去年孩子生病住院时你没少费心,尤其是出院上学得第一天你表扬了她,都把她美毁了。”哦,我一下想起来了。记得去年11月份,孩子因肺炎住了一周的医院,住院期间,我打了几次电话,并发了几
9、次短信。当时我们学到一篇课文叫窗前的气球,讲的是一个叫科利亚的小孩因传染病住进了医院,感到很孤单,一天他的朋友通过把气球飘到他窗前的方式来慰问他。借机我就告诉同学们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住院的同学的关心和问候。孩子们在我的提议下有的发短信,有的打电话,而在孩子回来上学的那天早晨更让人感动:我一走进教室,就有一个小孩在座位上兴奋地说:“老师,她回来了!”其他孩子也都兴奋地看看我,看看这个小女孩。班级的气氛感染着我,我赶忙走过去摸着女孩的头说:“你可把我们想坏了!”那天,我批到这个女孩的所有作业,竟然在住院期间一样不落的全部完成了,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好的教育契机,在全班大大的表扬了她,既有
10、毅力,又有对学习的责任心,而在下午的一节我为集体添光彩品生课上,我又再次表扬了这个女孩,我说:“为什么她住院期间有那么多同学关心她,想念她呢?我觉得不光是她对自己严格要求,各方面表现突出,还因为她品质好,不但自己学习好,还爱帮助身边的同学,关心集体,时时处处为班级着想,替老师分忧。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你们都喜欢她。老师希望班级里的每一位小朋友也都能像她那样是班级里最受欢迎的人。”从那以后,我发现这个女孩变得更加开朗了,课堂上表现得更加大胆,发言积极踊跃,在元旦联欢会上和期末的朗读比赛中很大方的表现自己。我用镜头记录孩子一些珍贵的时刻,并在家长会上放给家长看。“刘老师,我觉得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上课
11、不爱发言,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变化?”女孩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回忆,我笑着反问:“你没看见刚才的照片中你姑娘多么爱表现吗?”“是啊,老师,我觉得孩子现在真的变化特别大。每天情绪都特别高。特别感谢你,来,让我拥抱你一下!孩子妈妈眼眶湿润的说完,深情地拥抱了我一下。我觉得这个拥抱,不但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今后工作得一个鼓励。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我们的工作如何能获得家长的信任,直接反映到的就是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内心是快乐的,情绪是积极的,我想家长才是放心的。我们作为教师,在孩子面前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当我们抓住一切契机去肯定孩子,欣赏孩子,我想我们的话语就起着正向引导的作用。有人说,教育无它,惟爱与榜样而已。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具有了一颗爱心,具备了一种爱的能力,那我们就一定能引领着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引领着孩子们生活在阳光下,就像我们XX小学所提倡的:“让每个孩子都阳光快乐,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