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概述】脊髓损伤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害,造成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临床上通常指外伤性脊髓损伤。【临床表现】1.感觉障碍脊髓完全损伤者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丧失部分损伤者则视受损程度不同而保留部分感觉。2 .脊髓休克脊髓受损后,损伤平面之下完全性迟缓性瘫痪,各种反射、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消失,数小时内开始恢复,2-4周完全恢复。较严重的损伤有脊髓休克的过程,一般在3-6周后才逐渐出现受损水平以下的脊髓功能活动。在脊髓休克期很难判断脊髓受损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但受伤当时或数小时内即有完全性的感
2、觉丧失,特别是肢体瘫痪伴有震动觉的丧失提示有器质性损伤。脊髓休克时间越长,说明脊髓损伤程度越严重。3 .运动功能异常横贯性损伤,在脊髓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功能仍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高,反射亢进涪B分损伤者则在休克期过后逐步出现部分肌肉的自主活动。脊髓损伤后出现受损节段支肌肉的松弛、萎缩及腱反射消失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时,有定位诊断的意义。4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出现阴茎异常勃起、Horner综合征、麻痹性肠梗阻、受损平面以下皮肤不出汗及有高热等。5 .反射活动异常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肢体反射由消失逐渐转为亢进,张力由迟缓转为痉挛。脊髓完全性损伤为屈性截瘫,部分性损伤呈现伸性截
3、瘫。有时刺激下肢可引起不可抑制的屈曲与排尿,叫总体反射。6 .膀胱功能异常脊髓休克期为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脊髓休克逐渐恢复后表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和间隙性尿失禁;脊髓恢复到反射出现时刺激皮肤会出现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晚期表现为挛缩性神经源性膀胱。【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胸部正位X线片、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X片;(4)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泌尿系B超或彩超、残余尿测定、中段尿培养、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CT或MR1.双下肢血管彩超、尿流动力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静脉
4、肾盂摄影、24小时肌酊清除率、心肌酶谱等。【康复评定】根据ASIA修订的SCI神经功能分级。运动评分(motorscore,MS)评定运动功能。ASIA的感觉指数评分(sensoryindexscore,SIS)评定感觉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导尿评分(脊髓损伤诊疗方案临床验证CRF表提供)评定膀胱功能.【康复治疗原则】1 .院前急救:初步诊断,有无脊柱、脊髓损伤和致命性复合损伤的可能。现场体格检查,应当迅速、准确、有重点。可按照A、B、C、S的顺序进行体格检查,并记录。2 .早期康复:原则:尽早(伤后6小时内预防并发症、有效制动固定、重建稳定(早期手术),尽可能保留
5、残存功能。主要措施包括:脊柱骨折的牵引复位及固定;药物治疗,包括脱水剂、激素、内源性损伤因素拮抗剂(如利血平、纳洛酮、左旋多巴等);高压氧治疗;手术治疗:详见骨科该病诊疗常规。3 .恢复期康复:恢复期指生命体征稳定,骨折良好复位,康复原则为恢复残存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尽可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主要措施包括:肌力训练、肌肉牵伸训练、垫上训练、转移训练和平衡训练、步行训练、轮椅训练、矫形器的使用、AD1.训练、功能性电刺激、心理治疗等。康复治疗(1)功能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辅助器械的运用等。(2)针灸治疗:包括针刺疗法、灸法等。(3)推拿治疗:根据分期辩证选用手法。(4)物理因子疗法:包括电疗(低频、中频、高频磁疗、热疗、离子导入、多功能灸疗仪、中药熏蒸治疗仪等。(5)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淤血阻路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脾肾阳虚证:健脾益气,补肾通督。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养阴填精。(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心理治疗,穴位注射、药物熏洗等。【预后】本病经积极的康复治疗,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此病的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