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七个超越”+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docx
《立足“七个超越”+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七个超越”+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立足七个超越”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依托东北地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在新战略、新要素、新产业、新空间、新生态、新品牌等方面强化创新和实践,着力实现“七个超越”,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更好发展、进而为东北振兴提供更加澎湃的动能等都有重要意义。超越旧制造的标准化、规模化和同质化思维,树立新制造的差异化、小众化和个性化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趋势,进而引发市场结构出现多元差异的动态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地实现供给创新,必须从供给侧改
2、革上发力。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制造就是实现这种“满足”的途径之一。新制造是建立在消费主导基础上,突破大规模、标准化、同质化发展思维,走向满足差异化、小众化和个性化市场需求的发展新模式。这个需求引领着制造业由“旧”走向新二可以说,新消费就是新制造的原动力。这就要求我们从供给侧进行深刻调整,加快淘汰不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旧制造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以消费变化和市场结构调整倒逼产业结构变革升级。对东北的启示:计划经济时代东北地区为新中国建设和国家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彼时的计划思维、特别是传统体制机制制约着东北地区发展。新时代必须强化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
3、的生产关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企业家创造力的发挥,更好开拓新市场,塑造东北地区区域品牌,推动东北优势制造业不断转型发展。超越旧制造单纯制造的思维,走向新制造的研发、制造和市场互动融合的思维从苏州制造业发展看思维变革。上世纪90年代,苏州逐步成为外向型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制造业是其最大优势产业。这属于旧制造范畴,它以生产为中心,发展的是订单经济,极少考虑上端研发和后端市场,技术上依靠“拿来主义”,处于附加值较低的制造环节,起主导作用的是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的流水线加工,整体发展主要依靠廉价生产要素的投入,研发、制造、市场在空间上是分离的。现今制造业已完全不同于过去,研发、制造、市场必须频繁互
4、动,且可在同一空间存在。这就是我们倡导的新制造,其是在三者互动中实现发展、形成新产业生态的制造业新模式。从苏州市新制造发展现状来看,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最大发展优势在制造业、尤其在新制造,具体优势就是制造型研发和制造型创新的发展。对东北的启示:计划经济时代东北地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工业化体系,形成一定集聚效应,但这种工业化综合体是相对封闭的。推动其更加开放、建立产业创新集群或创新联合体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这对于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要通过发展产业创新集群,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超越单纯技术创新的“工程师思维”,树立“三螺旋”综合创新的
5、企业家思维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思维。除了技术创新,还应重视体制机制创新。需按照“三螺旋”思维模式来推进区域创新引领,即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需求三方协同发力,更好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把技术应用到产业,中间涉及衔接问题。很多好的技术专利没能走向产业,原因之一就是技术上的可行性到产业或经济上的可行性还存在很大一段距离,这需要企业家去转化、弥补。毋庸讳言,大部分科技人员只具备工程师思维,而不具备商业、产业发展综合创新的企业家思维。技术创新和商业应用主体是企业,培育企业家精神、打造良好土壤对于推动企业创新意义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应更多围绕市场主体进行,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立足 七个 超越 用新质 生产力 东北 全面 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