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天气数据分类与编码编制说明.docx
《空间天气数据分类与编码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天气数据分类与编码编制说明.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行业标准空间天气数据分类与编码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21年10月20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下达2022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编制预研究项目计划(气发函202136号),空间天气分类与编码项目列为推荐性气象行业标准,计划编号:B-2022-076,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持编制。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归口。2 .协作单位本标准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起草。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作为本标准编制任务的主持单位,负责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完成需求调研、标准总体设计、制定编写任务和编写方案、确定时间进度和编写原则并完成标准的修改和定稿。3 .主要起草人
2、及所做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敦金平、于超、吕景天、朱琳玲,其分工如下:敦金平,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标准制订技术路线的制定、组织和实施标准制订、标准核心技术制定。于超,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参与标准部分条款的编制。吕景天,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参与标准部分条款的编制。朱琳玲,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参与标准部分条款的编制。4 .主要工作过程(1)标准编写需求气象数据是从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处理、预报预测、共享服务、存储归档等气象业务和可研工作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的总和,是大气科学的基础。根据数据开放共享政策,气象数据的使用和开放共享程度程度不断提高,面向政府部门如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
3、部等,面向社会公众,面向教育科研的气象数据服务量日益增加,充分体现了气象数据价值。空间天气作为地面气象向上延伸,是大气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空间天气数据是气象数据基础数据的一种。但空间天气数据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格式多样、表现形式各异,目前仍然存在数据表示方式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气象数据的正确应用。因此,急需制定空间天气数据元标准,规定空间天气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加工、存储、归档和服务等各业务环节中空间天气数据的表示方法,以解决目前相同数据在不同业务环节中相关规则的不统一问题,有效提升空间天气数据服务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能力,增强空间天气数据的服务效益。(2)成立起草组、任务分工、制定
4、工作计划2021年10月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下达标准制订计划后,成立了项目编写组,确定了标准编写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和原则,进行了任务分工并制定了工作计划。(3)组织起草初稿2021年12月,项目组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组织起草了空间天气数据分类与编码初稿。(4)完成征求意见稿2022年ITO月,编写组根据各类型空间天气数据元目录编制中遇到的问题,对空间天气数据分类与编码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空间天气数据分类与编码(征求意见稿)。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确定的依据1.编制原则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结合前期调研,统筹考虑了空间天气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和应用方面对于规范数据表示的需求,空间天气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间 天气 数据 分类 编码 编制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