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职院校育训赋能乡村振兴创新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农高职院校育训赋能乡村振兴创新与实践.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涉农高职院校育训赋能乡村振兴创新与实践为充分发挥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的优势,践行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双高计划”建设目标,探索形成实践思路,不断总结凝练经验和做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育训工作坚持面向农村、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各行业,融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育培训、社区教育、老年大学为一体,实行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校扎实落实“构建学习型社会”教育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秉承“明德强能言物行恒”的校训,弘扬“诚朴、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
2、精神,按照学校提出的“德技并修、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依托学校专业布局,努力创办一流的继续教育体系,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做法和实践经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育训赋能乡村振兴基本情况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聚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发挥职教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学校主要针对基层村干部、退役军人、乡村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等乡村振兴主力军开展育训工作。形成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校政融通、校企联通、校校贯通”三通机制促进继续教育三全育人,以“培训+”为抓手,
3、持续推进培训“进乡村、进行业、进国际“,落实培训“与产城产教结合、与行业企业结合、与乡村振兴结合”,通过“三进三结合”,推动培训“精准化、全息化、国际化、公益化、持证化”的五化培训体系,助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同步发展。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理论实训结合、请进走出结合、国内国外结合、学历持证结合等育训衔接方式,多形式、多平台推动全民终身教育。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育训赋能乡村振兴主要做法(一)建立机构,为项目高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学校专门成立以主管副校长任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工作。小组成员由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院长、科技与教育研究处、国
4、际交流处、产教融合处及相关二级学院院长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负责工作的具醴组织实施。(二)建立机制,为工作高效实施提供机制保障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领导小组指导、监督工作实施质量,是工作持续高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各职能处室及相关二级分院按照职责分工全力配合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完成相关协调及师资支撑工作。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教学质量标准、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等制度,不断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三)加强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强化资源包建设一是整合多种资源,建立完整的师资库,并不断对师资库进行优化,通过培训内容、教学方式、培训效
5、果、评价反馈等指标对教师进行统一考评。同时,选聘专业理论扎实、教育理念超前和教学方法先进的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及外聘行业培训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团队。二是建设优质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网络课程等资源包,遴选优质合作企业,建设全民终身教育基地。三是加强管理团队建设,组建优秀的培训管理团队,团队从教学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宣传策划、质量监控、后勤保障等方面形成一套创新的培训管理流程。(四)搭建平台,职教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不断提升为切实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校政、校企合作,先后在多地建立16个农民培育学院、乡村振兴学院,10多个校企合作产业学院,依托学校科教力量,服务地方乡村振兴大局,搭建服务“乡村振
6、兴”平台,数据库和长期观察点,为基层打造“一懂两爱”的乡村振兴队伍,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职教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乡村提供智力支持,为地方政府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和农村发展搭建平台。(五)化危为机,创新培训形式方式疫情时期不断学,制定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培训班防控方案。按照“安全第一、科学施策、闭环管理、严密细致”的原则,从防控工作责任、学习场所消杀、学员健康管理、餐饮安全、客房管理、应急处置六个方面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实行领导责任制,培训过程中学院领导、工作人员及班委形成层级管理,各方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培训过程零失误。探索形成一套
7、完善的线上管理及互动体系,实现线上教学、线上互动、线上答疑、线上作业、线上考试、线上质量监控流程式闭环管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育训赋能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一)思政进培训,激发学员的时代责任感学校高度重视继续教育课程思政工作,陆续开展“思政进千村”“百名教授进百村”“乡村振兴大调研”“百年党史进千村”等系列培训教育工作。在职业院校素质提高计划国培省培班、村干部学历提升班、高素质农民培训班、返乡创业培训班、省委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退役军人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班等各级各类培训中开展思政学习教育,效果明显,成效显著。(二)“三进”蓄能发力,释放培训新活力培训进乡村,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8、学校按照县域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实施整县推进行动,重点围绕“3+X”产业体系培训、生产体系培训、经营体系培训等开展五化培训,年培训乡村振兴人才10万人次以上,线上线下累计培训IlOO万人次以上,社会服务效益显著提升。学校开设我国首个农民全日制学历教育班,创新校地”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共商培养”组织管理形式以及“产学结合、工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银行制度,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为全省培养学历教育新型职业农民、村干部等近3000人。学历教育的职业农民(村干部、退役军人)获取职业农民技术职称证书及相关类型证书人数超过500人。培训进行业,加速产业提质升级。落实学校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和职业
9、培训的功能定位,通过育训服务,为行业“提质培优、增质赋能“,以人才育训传承工匠精神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广泛参与全面建设技能社会和全民终身教育,近五年累计培训行业企业人员10万人次以上,在助力校企合作的同时,提升行业的管理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学校联合水利主管部门、行业、企业、高校等成立“政-行-企-校”水利工程专业群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建立理事会运行机制,成立“中水学院”,进行实体化运作。与陕西石羊农科校企协同育人,创办“现代养猪技术创新班”,定向为企业培养具备良好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熟练掌握现代生猪产业核心技能和知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进国际,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依托上合现代农业技术交
10、流培训基地,接轨国际,做强做大培训I、提高培训影响力。充分发挥涉农高职的继续教育办学特色和服务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技术培训、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为30余个国家培训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1000人次以上。(三)“三结合”统筹推进,“培训+”焕发活力“结合”,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的一条重要举措,把好“培训+区校”相结合这条“服务线”,把培训的“龙头”舞起来,实现与产城产教结合、行业企业结合、乡村振兴等三个维度结合,凝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高”院校的一股强劲力量。与产城产教结合,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发
11、展离不开产业,产业兴旺绕不开培训。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着眼补齐三农发展短板的内在需求,依托自身科教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产城产教融合发展,以培训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精心做好培训赋能产业发展大文章,走出了一条以培兴产、以产带城、产城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有效推动多个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目前,学校与陕西府谷县、定边县、彬州市、杨凌示范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地探索实施“培训乡村振兴”整县推进行动,通过三产融合培训,府谷海红果、黄米、湖羊,定边县养麦、马铃薯、辣椒等已形成品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与城乡发展结合,做好“城乡融合”文章。城乡融合系统性强、覆盖面广,而说到底人的
12、提升才能加速城乡融合步伐。如何提升人?培训是关键。近年来,学校为做好“城乡融合”文章,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培养了一批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基层干部和高素质农民。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把提升城镇建设能力付诸高端,通过开设基层课堂、技术指导,让城镇人口掌握技能,从而带动城乡融合水平整体提升。与乡村振兴结合,构建乡村振兴“智库二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学校不断探索办学新模式,建立高素质农民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先后与贫困地区结成帮扶对子,在杨凌王上村等十多个村子设立乡村振兴专家工作室,从种植业到养殖业,从农
13、产品加工到乡村休闲游,从产业规划到组织能力提升,为群众送技术、送服务、送希望。(四)“五化五同步”,创新培训新体系通过“三进三结合”,推动培训“精准化、全息化、国际化、公益化、持证化”的五化培训体系,助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同步发展。一是精准化,以需求为导向,培训前期结合实际进行系统调研摸底,分析调研结果,定制课程菜单。二是全息化,开放式办学理念,多个主流平台同步直播,传播力强、受众者广。三是国际化,特聘外国专家线上授课并实时互动,学员通过学习先进技术,寻找差距,开拓思维。四持证化,凡参加者即有机会获得双证书(培训证和技术职称证),探索学分互换、学时互认
14、。五是公益化,学校坚持公益化办学理念,把公益化培训项目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助力创新创业、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五)跟踪服务,关注学员终身发展。学校形成并扎实推动“1+一生”和“3+一生”服务机制,对于在校进行学历教育的学员实施“3+一生”服务、对于参加过培育的学员实施“1+一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创新“培育+学历”教育新模式,将培育与学历进行有效衔接,做好学员终身教育服务工作。学校近100O名师资团队成为所有学员的“智囊团”,专家团常年答疑解惑,目前班级群已经成为学员良好的学习及沟通平台,持续对所有已毕业学员进行终身教育服务。结语学校始终积极践行育训结合的法定职责,创新培育模式,突出
15、党建引领,注重实效,为基层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从理念思路上对“三农”工作者有所启发,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的具体实践。“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全民终身教育为遵循,不断构建学习型社会新平台,创新拓宽全民终身教育学习新路径,引领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提供“杨职方案”,贡献杨职力量。参考文献1王媛媛: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参与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载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17):245-247+256页。2本刊通讯员:加强农业新型技术培训,助力乡村振兴,载内江科技,2023(08):2页。3李英:培育农业农村人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载基层农技推广,2023(07):132-134页。4郭金梅: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内在机理与路径,载河北职业教育,2023(02):IoT4页。5金萍女、戎成: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构建与推进路径,载教育与职业,2022(22):18-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