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治理机制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创新治理机制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探索创新治理机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近年来,XX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动XX山新居建设,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奋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十佳宜居县”“20XX年百佳深呼吸小城”。一、坚持,三个改善”推进XX山新居建设优化规划设计改善住房单一功能。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突出安全实用、功能配套、方便生产生活,多规合一编制全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XX2OXX年),紧密结合产业园区带动、生产生活半径、重要旅游节点、交通水利条件等因素确定建设点位。坚持“新居建设+农房改造+乡村旅游
2、”模式,突出川东北民居风格,优先考虑居住功能,突出生产功能,完善经营功能,分类编制XX县新村住房户型通用图集,无偿提供农户选择。驷马水乡、三十二梁等7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民居建设融入经营接待功能,云台镇、青凤镇等16个茶叶、花椒、XX药等产业大镇民居建设融入储存加工功能,实现新村整体环境整洁优美,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严格安全质量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建立农村住房安全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农户申请、村(居)申报、乡镇审核、县上审批”程序,明确规划设计、项目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管责任主体,强化过程监管,保证住房质量。先后建成板庙大石、白衣古镇等中心村30个、聚居点603个、扶贫新村146个
3、、幸福美丽新村275个,完成危房改造5万余户,让12万余人住上安全住房。强化基础配套改善群众生活面貌。聚焦群众关注的道路、饮水等热点问题,统筹使用涉农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实现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通硬化(油)路率达100%,所有摘帽贫困村实现道路组组通,荣获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建成519处农村集中饮水工程,安全饮水保障率达95%以上。全面完成全县43个乡镇有线电视数字化、4G宽带建设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10多个有条件的乡镇实现了天然气管网向农村延伸。规范化建设村(居)文化室、卫生室、便民服务代办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提高。二、突出“三个提升”推进乡村环境改善集中
4、处理垃圾促进环境面貌提升。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统筹、市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置。政府投资20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完成全县43个乡镇552个村级收集点(站)布局,建成15个镇级生活垃圾中转站、28个镇级小型垃圾压缩站,取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不规范垃圾收集池(房)38个,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区域压缩运输、集中无害处理。强化污水治理促进水土质量提升。建立水土资源污染防治体系,划定供水人口100O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红线区23个,采取PPP模式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站)10个,建成污水截流、雨污分流干管130公里,建成XX
5、温氏畜牧有机肥生产加工厂,对畜禽养殖粪污资源进行转化利用,每年生产机肥10多万吨,形成粪污还田和种养循环体系。开展化肥农药“两减量”“零增长”活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IU类以上标准。实施厕所改造促进生活品质提升。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深入推进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开放一批等乡村厕所“四个一批”工程,重点实施旱厕改造,新建住房一律配套水冲式厕所。全县新建农户无害化厕所和景区旅游厕所3.6万个,完成8万户厕所改造提升任务,农村无害化厕
6、所普及率达96%,群众的卫生条件显著改善,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快养成。三、建立“三项机制”推进治理模式创新建立“一长四员”管护机制。坚持把中心村和聚居点作为新型社区来管理,让农民享受和城市社区一样的便捷服务和美好环境。建立以会长或院户长、卫生保洁员、治安管理员、绿化管理员、水电管理员“一长四员”为保障、网格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的乡村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和群众支付一点、村集体补贴一点、县财政奖补一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农村新型社区“定网定格、定人定责”管理常态化,全县共落实农村卫生保洁员652名,农村“脏乱差”现象发生彻底改变。元山镇通木村卫生保洁员是60多岁的留守贫困老人,为了不增加国家和
7、家庭负担,老人主动报名参加社区卫生保洁,每月实现稳定收入500元,其中村集体补贴160元、财政补助40元、群众筹资300元。建立“说事议事”治理机制。建立人居环境建设说事会制度,由村委会统筹,村干部、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和群众代表参与,乡镇挂联领导、纪检干部列席Q说事会原则上每两月召开一次,群众围绕垃圾处置、污水治理、厕所改建等人居环境建设重点内容说现状、谈问题、找措施,构建起美丽乡村建设共建共管的工作格局。五木镇千丘村种猪场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臭气扰民、粪便污染水源、死猪和病猪就近掩埋等环境污染问题随之出现,村两委和群众与种猪场自行商议无果,最后通过说事会讨论研究,提出报县环保、农业部门处理,通过执法部门介入,种猪场环境污染问题迅速得到有效治理。建立“双向质询”监督机制。将人居环境建设纳入村级重要事务范围,进行承诺、述职、测评,并接受群众质询和监督。村(居)两委负责人每年初向上级组织和辖区群众双向承诺工作目标和思路,半年双向述职报告工作进度,年终双向述职报告完成情况并进行满意度测评,被质询对象必须当面答复,接受乡镇党委政府和辖区党员群众的监督。近年来,先后有10多名村(居)两委负责人因环境整治不力被质询,群众对基层组织履职满意度连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