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开“四窗”内外贯通——文学家、翻译家施蛰存的治学之道.docx
《学开“四窗”内外贯通——文学家、翻译家施蛰存的治学之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开“四窗”内外贯通——文学家、翻译家施蛰存的治学之道.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开“四窗”,内外贯通文学家、翻译家施蛰存的治学之道学人小传施蛰存(19052003年),原名施德普,浙江杭州人,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在文学创作、古典文学研究、金石碑刻研究、外国文学翻译等领域成就杰出,著有唐诗百话词学论稿北山谈艺录等。施蛰存笃志好学,有着学开“四窗”之誉。东窗指代中国文学、历史和东方文化研究,南窗指代文学创作,西窗指代外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北窗指代金石碑刻和书法文物的研究。要从事创作,必须真能爱好文学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主要作家之一,以写心理分析小说著称。年轻时他就向往文学,19261930年,他与戴望舒、刘呐鸥等“毫无出版经验
2、的青年”,为了发展“文艺事业”,相继创办了嘤珞文学工场无轨列车新文艺四本杂志,以及第一线书店、水沫书店、东华书店三个书店。这一时期,他个人撰写了包括上元灯追在内的多部小说,开启了文学创作生涯。早年间的编辑出版活动,让施蛰存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也为他构建了明确的文学发展方向。1929年后,他开始学习、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也开始了和鲁迅的接触,随后一同出版了“科学的艺术论丛书”。这一阶段,施蛰存十分敬重鲁迅的艺术鉴赏力,也很欣赏他的文章。1932年11月施蛰存主编的现代为鲁迅的“北平五讲”开辟专项栏目。1933年2月施蛰存因为“舍不得鲁迅这篇异乎寻常的杰作被扼杀”,在现代冒险刊发了当时其
3、他编辑部不敢刊发的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施蛰存经常给鲁迅写信约稿,即便后来两个人因新旧文学问题展开了“笔战”,还是发表了鲁迅的很多重要文章。施蛰存曾在爱好文学一文里谈到了他热爱的文学事业,他批评作家盲目创作和靠旧名气生活的现象,得出结论:其一,对文学的感情只是成为好的创作家的一小部分因素;其二,热爱文学的情感应该成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学修养的动力。他指出,多数青年假设能对国家社会供给他所学习的专门技能,而把他们爱好文学的感情好好地保持着,用之于欣赏、评判别人的文学作品,使文学出版界慢慢能提高其水准,这是最完善的爱好文学的态度。如果一个青年要滥用他爱好文学的感情,以为个人有了这种肤浅的
4、感情就无异于有了可信的创作能力,于是抛却了他应该学习的专门技能,而从事于写作,结果常是碰到了失败。他主张,爱好文学,不一定得从事创作;要从事创作,必须真能爱好文学。治学的“三个阶段”施蛰存认为,治学需要一个过程。他在我治什么“学”一文提及:“任何人都不会一上手就研究一门学问,必须有一个渐渐走向研究工作的过程。”施蛰存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积累。对某一门学问开始感兴趣,逐本找这方面的书来阅读,由浅尝到博览,熟悉这门学问各个方面的情况。第二个阶段是“入门”。在更广泛的阅读与思考之际,必然会发生问题。有了问题,就要个人去求解决。第三个阶段才是做研究。“入门之后,你会觉得欲罢不能,索性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外 贯通 文学家 翻译家 施蛰存 治学
